宿松特產(chǎn)涼亭雪棗是一種糕點,因形狀如棗,浩白如雪,產(chǎn)于宿松縣涼亭河而得名,是宿松縣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名產(chǎn)。涼亭雪棗以糯米、白芋漿為原料,先制胚,放進冷油加熱,至油沸胚身壯大成形,再打漿上糖即成。
QQ截圖20160302090815.png (266.51 KB, 下載次數(shù): 4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3-2 09:08 上傳
宿松涼亭雪棗出產(chǎn)于宿松涼亭河,又叫“涼亭雪棗”。相傳是唐朝初年以仙田紅糯等原料配制,形狀似棗,潔白如雪。清道光年間,少女蘭兒(后為慈禧太后)隨父住安慶,嘗宿松“雪棗”,覺得爽口潤喉,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后來做了太后,就封其為貢品。
QQ截圖20160302085317.png (94.13 KB, 下載次數(shù): 5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3-2 08:53 上傳
由于原料比例、和料、蒸料、刻胚的技巧不易掌握,很難仿制。真品涼亭雪棗,能止咳化痰,健脾補腎。 具有傳統(tǒng)御膳棗生產(chǎn)基地的涼亭鎮(zhèn),廣大雪棗生產(chǎn)戶為了迎接“兩節(jié)”的到來,他們抓住晴好天氣,掀起了雪棗生產(chǎn)熱。特別是涼亭“御膳雪棗”的發(fā)源地,幾乎家家戶戶日夜操作。歷史上與宿松雪棗齊名的是“圓”,它是雪棗的孿生,同出在涼亭的余家團巒屋。
QQ截圖20160302085148.png (216.56 KB, 下載次數(shù): 4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3-2 08:52 上傳
傳說,慈禧太后小時候隨父親居住安慶,一到秋冬季節(jié)就咳嗽不止。有個地方官聞訊送來一些宿松雪棗,她吃后病也漸漸好了。后來慈禧臨政掌權(quán),就讓宿松定期進貢, 作為御膳點心。于是,宿松的雪棗便名播天下。其實,所謂御膳雪棗是宿松的傳統(tǒng)特產(chǎn),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它是用上等糯米、白芋漿、白糖、花生油等為原料精心制作而成。它外形如棗,內(nèi)如瓜瓤,色如白玉,皮薄清脆,入口即化,香甜獨特,易于消化,營養(yǎng)豐富,有防喘、止咳、化痰的功效。制作雪棗主要有兩道工藝,即先做坯子,再精制成品。雪棗坯子原來必須在霜降以后才能做,而現(xiàn)在即使是三伏天也能生產(chǎn)。 解放后,宿松縣食品廠引進涼亭雪棗制作技術(shù),大量生產(chǎn)雪棗,并向全省推廣。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變革,祖?zhèn)魇炙囈呀?jīng)播及全縣,雪棗產(chǎn)量逐年提高,走俏于湖北、江西、河南、山東等省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