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遐思 文/高建瓴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每年的“七夕”,我總是會自然而然地想起秦觀詩人的這首《鵲橋仙》,然后,獨自反復吟誦,吟著吟著,思緒總會隨著那一縷淡淡的月光飄然而去…… 我小時候,跟著父母住在鄉(xiāng)下農(nóng)村,每到炎夏季節(jié),全村的大人小孩都會聚集到一起納涼,那個熱鬧的場面至今還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我從村里的爺爺奶奶或伯伯嬸嬸們的口中,聽到了諸多民間廣為流傳著的感人故事,如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和許仙等等。這些美麗的愛情傳說,像一首一首美麗而純潔的詩,在我幼小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從此,我便愛上了這個偏遠的山村,愛上了這些純樸的鄉(xiāng)民,也愛上了那個朦朧中的中華民族。 那晚正好是“七夕”,我在聽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之后,久久沉浸其中。那時,我是多么想看看那相隔遙遠的兩顆星,是如何走到一起去的(聽大人們說,“七夕”十二點準時這兩顆星將會聚攏在一起),我于是一直瞪大眼睛仰望著天邊那兩顆星,期盼著十二點快點到來,只可惜我每次都在十二點到來之前就已朦朦朧朧地睡著了,因此,也便一直都留下那么一個小小的遺憾在心里。 時隔多年之后,我又迎來了一個很特別的“七夕”。那時,我剛從學校踏入社會,正處在人生的轉(zhuǎn)折時期,心緒十分復雜而煩亂。最主要的是,我與熱戀中的她已暫時地分開了,一南一北默默相望著。此時,我們都在為工作和那個不可知的未來而發(fā)愁。 那夜,我獨自一人倚窗而望,在明亮的月光下,仰望著那滿天的星斗,很快便找到了那最熟悉的兩顆星——牛郎星和織女星。當時,我一直在反復地吟誦著心中的那首《鵲橋仙》(我那時正熱愛古詩詞,而這便是我當時最喜歡的古詩詞之一),任兩行清淚濕了衣襟。 明月西斜,我才慢慢回到桌邊,鋪紙?zhí)峁P,把這首詩完完整整地默寫在紙上,并寫下了一封情感洋溢的長信,準備第二天把它們一起寄給遠方。大約也就是從這時候起,這首詩便悄悄植入了我的心中,讓我終生都不能忘記,因為,它讓我切身地體會到了它的思想意境和深刻內(nèi)涵。 后來,我們有幸走到了一起,便常常在“七夕”“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談論著我們那年七夕時的思念與惆悵)。當然,我也時常同她談起我兒時的鄉(xiāng)村和兒時的“七夕”,談起當年聽牛郎織女故事時的情景,談著談著,我總是會看到她的眼角閃動著淚花。我想,她也許是被我所說的那些鄉(xiāng)村舊事所感動,也許是為我們終于走到一起而高興,抑或是為牛郎織女故事的凄美而動容。我不得而知,幾次想問問她,但終究還是沒有問出口。 如今,村子里當年講故事的那些老人都已相繼去世了,而我,這位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也已背井離鄉(xiāng)多年。每年的“七夕”,我的思緒總是隨著那個悲涼的愛情故事,回到那個“遙遠的小山村”,回到兒時的歲月,回到當初聽那故事的神秘境界中去。 當然,令我深感慶幸的是,如今身邊有人陪著我一起漂泊,所以不覺孤單;有人和我一起共度“七夕”,一起分享那些往事,所以不再寂寞。 時間如流水一般,轉(zhuǎn)眼之間又到了“七夕”。 今晚,我把自己的整個身心全都沐浴在這柔美的月光中,思緒便像一只美麗的白鴿,在那些往事的叢林里自由翻飛。 今晚,我要置身于這如水的清風里,去感受生活中的歡樂和憂傷,去品味那天上人間的思念與無奈;秀遍g,我仿佛聽見有人在耳邊輕輕吟唱: “……清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2016.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