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
3b4701db5ca9d30a90bdb2c6b1f9bf1a.png (154.09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最近考古人員在湖南寧鄉(xiāng)楊家灣墓群中的一座北宋夫妻合葬墓里發(fā)現(xiàn)“過仙橋”!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探墓小說中的橋段竟真實地存在!
話題一出瞬間引爆微博熱搜,登頂?shù)谝晃唬?/font>
7049808fb426f42e9f5258d4efaa3aba.png (30.25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先來看看“過仙橋”發(fā)掘現(xiàn)場
9c2159ee5bad74257e85e8f42368475e.gif (5.84 M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91c32201106cfa8f6ba63020bb7a1e78.png (350.18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兩個墓室之間的小窗就是“過仙橋”考古專家說“墓室中間留一個洞,類似兩人的靈魂可以通過它聊天”
生同裘,死同穴來生再續(xù)前世緣古人的浪漫跨越時空傳遞給了如今的人們
cc2de01e5eec9b49b0d099aea65fb561.png (24.59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死亡可以很浪漫也可以很肅穆但絕不是終結(jié)而是文化與情感的延續(xù)
在我們這片土地上
死亡發(fā)生過上百億次
在戰(zhàn)火、災(zāi)荒、疾病中離去的
每一個逝者
都需要喪葬得以安息
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當(dāng)中
古墓葬的數(shù)目便有139458處
557368c8facff52e9b0adac8c83514cf.jpg (175.77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中國主要古墓葬分布,一個點位代表一處古墓葬,制圖@鞏向杰&陳睿婷/星球研究所
黃土之下
古人創(chuàng)造出了不亞于人居文明的另一重世界
一個宏大的彼岸世界即將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今天,我們就一起看一看中國的古墓到底有多震撼吧!
逝者的家園
在茹毛飲血的史前時代
人們生生死死、無知無覺
直到一位祖先對同伴的遺體動了惻隱之心
也許他是不愿見到遺體腐敗的景象也許他是不愿見到曾經(jīng)朝夕相處的同伴化作白骨他用腳下的泥土將其掩埋這或許是中國古代墓葬的開始
土葬
這種最先出現(xiàn),也最簡單的手段從目前所知最早的山頂洞墓葬至今延續(xù)18000年一直是中國喪葬的主流距今約8000-5000年先民們一起勞動一起分配食物死后也要一起埋葬在公共墓地
6d625f2e3e1d5f71efcc7b4ba416c035.jpg (545.27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2019年7月,陜西西安一工地上發(fā)現(xiàn)的戰(zhàn)國古墓群,攝影師@王警
之后血緣與親情讓家族合葬取代了公共墓地隨著社會階層的分化社會等級高的墓主其遺體被越埋越深以期防腐并出現(xiàn)了
葬具
最常見的便是木質(zhì)的棺槨
8422754727bce9ffaf1aa6a41a84e5e2.jpg (339.56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1995年10月26日,新疆尼雅精絕國“沙漠王子”墓地開棺現(xiàn)場。由于西周之前的木棺鮮少留存,所以代之以西漢的木棺,攝影師@劉玉生
與此同時玉石被發(fā)現(xiàn)了在古人的想象中未知的玉石能保持尸身不腐只要肉體不滅靈魂便能永存
大量玉器開始隨墓而葬玉殮葬就此誕生
漢代
玉器全方位地包裹逝者制成“玉衣”現(xiàn)今已有不下十具完整的“玉衣”重見天日
235bef5acf5a79f6a43294843b565737.jpg (156.57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揚州漢廣陵王墓博物館的金縷玉衣,攝影師@李文博
在玉殮葬和玉衣的幫助下“逝者永存”靈魂需要永恒的居所于是,人們在原有的葬具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墓室
墓室
在地下建立“房間”容納靈魂生活所需的一切
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容易腐爛的木質(zhì)墓室在追求永恒的地下世界被淘汰了
中國人基于石材逐漸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建筑體系即石墓室包括崖墓、石拱墓、石板墓等數(shù)種框架結(jié)構(gòu)的墓室
357505f57cb9b066d954a58a08bce6d4.jpg (246.49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東漢山東沂南石墓框架結(jié)構(gòu)示意,制圖@陳睿婷/星球研究所
石材固然堅實長久
但其重量也極大難以搭建寬大的墓室
人們便發(fā)明出空心磚代替石材在西漢盛行一時
然而在石墓室的框架結(jié)構(gòu)下空心磚垂直受力,容易折斷人們便將原本平直的墓頂壘成弧形的構(gòu)件即拱券將垂直的壓力變成側(cè)推力延長磚的使用壽命
當(dāng)拱券向后延伸
便形成了一個新的空間即拱頂墓室
拱頂墓室
0577695dc249c7377c3abdca189dbb3d.gif (585.29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拱頂墓室示意,制圖@陳睿婷/星球研究所
然而單一拱券形成的空間
還不是完美的受力結(jié)構(gòu)能工巧匠們讓兩個拱券相交產(chǎn)生穹窿頂
9ab3fdbf8e54fd687612b8fee6e86aa0.gif (2.31 M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穹窿頂示意圖,制圖@陳睿婷/星球研究所
縱橫兩個方向受到的壓力都變成了側(cè)推力墓室的堅固程度因此提升了一個等級
b5adad06c68be40c178b76d06e6893cc.jpg (346.24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武威雷臺漢墓穹窿頂內(nèi)部結(jié)構(gòu),鐵架為現(xiàn)代產(chǎn)物,起保護支撐作用,攝影師@孫志軍
為了方便施工匠人們又進一步將拱從平滑曲線變?yōu)橐粋個“像素點”一層層向內(nèi)收進即疊澀砌發(fā)展出了疊澀砌的穹窿頂
8cbe4db08e5a1df56dcf9b2cc5a6194a.gif (1.35 M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疊澀砌示意圖,制圖@陳睿婷/星球研究所
一個個平頂、拱頂、穹窿頂由長長的墓道相連形成豪華的地下宮殿令人嘆為觀止
9036e94fe0a2bc5803412a925c0410ab.jpg (363.33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河南永城保安山2號漢墓復(fù)原圖,由于剖透視原因頂部被削去,制圖@陳睿婷/星球研究所
墓內(nèi)長路幽幽好似直通黃泉
45c3dc5e9da3430ac0e0b6efe365a1e3.jpg (184.42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芒碭山梁孝王陵墓,此墓與上圖中的保安山2號漢墓均屬于永城西漢梁國王陵與寢園,攝影師@石耀臣
光有“豪宅”還不夠
永恒的家園還需要室內(nèi)軟裝
比如馬王堆一號漢墓就容納了1000多件
經(jīng)過細致分類的家居用具
其東、西、南三個箱室中裝滿器物北部頭箱卻相對空疏
在這里
墻上張掛著絲帷,地上鋪蓋著竹席華美的漆器陳列在一個
設(shè)有厚墊、背靠屏風(fēng)的座位之前
8035cd5c773d3e6208731349ba4bb649.jpg (138.45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馬王堆漢墓出土漆耳杯,攝影師@柳葉氘
座位旁放著絲履、1只手杖以及2個裝有化妝品的妝奩這些都是墓主人的貼身之物
座位對面
8個舞俑在5個樂俑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不難了解在設(shè)計者的想象中墓主人的靈魂在座位上一邊享用酒食一邊欣賞歌舞表演
92b204ba3ff1ddb2d73345814c2d0129.jpg (157.82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馬王堆1號漢墓墓內(nèi)場景復(fù)原想象圖,由于圖幅有限,畫面中只出現(xiàn)6只舞俑。此外,絲履、手杖以及妝奩等沒有實物照片參考,所以沒有出現(xiàn)在畫面中,制圖@陳睿婷/星球研究所
總而言之墓室是現(xiàn)世生活的鏡像人們希望親人在另一個世界永遠幸福
其生前享有的一切都被盡數(shù)帶入地下
這一幸福家園
難免被他人覬覦于是,出現(xiàn)了殉葬的士兵以及代替活人殉葬的士兵俑
0fa5f1b86af8436f7c49b3489fb4dbdd.jpg (301.82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秦始皇陵兵馬俑,攝影師@孫巖
同時大量珍奇異獸也隨之出現(xiàn)即“鎮(zhèn)墓獸”用于守衛(wèi)墓主人的安全
059b47f4b7b42504587a8008585f89b9.jpg (149.57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彩繪泥塑鎮(zhèn)墓獸,攝影師@冬雪
從一道淺淺的土坑開始到深埋、葬具再到嚴密的墓室、地下宮殿在地下空間日益擴張的同時
地上的部分也隨之壯大
世人與故人的真情
貢獻了超乎想象的創(chuàng)造力
宏偉的地上藝術(shù)即將誕生
地上藝術(shù)
當(dāng)逝者消失于人們的視野親友為了標記位置以作紀念開始往墓上堆土即為墳
墳
848ec3bcb34dc10f11179b876721d75e.jpg (269.17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狀若巨塔的墳
5cfd8d86631fdffe309fba8923fdb56f.jpg (381.96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寧夏西夏王陵,攝影師@方力
土堆的大小體現(xiàn)了墓主人身份的尊卑土越堆越大由“墳”“丘”或“!卑l(fā)展為陵
陵
中國歷史上最巨大的人造封土便是秦始皇陵其東西寬345米、南北長350米、高76米以70余萬人歷時30余年建成狀若天然山丘
b82606c6cf8605189d15c5b211b98c06.jpg (449.29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9a56792bb718ff9469a4885da92e3369.jpg (491.91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秦始皇陵,攝影師@王警
除了巨大的封土之外地面上還有緬懷逝者所需要的空間即墓上建筑古人夯實封土作為地基將回廊及殿屋層層墊起硬是用大量的夯土臺將極少的建筑墊成俾睨天下的高臺宮殿
58aac57e2086d74e5bdd1048dfa1b827.jpg (234.41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戰(zhàn)國中山王墓M1復(fù)原,“享堂”為戰(zhàn)國時期墓上建筑的稱謂之一,制圖@陳睿婷/星球研究所
到了漢代直接踩在墓室的正上方變?yōu)椴痪?/font>建筑與封土逐漸分離建筑從墓上移到了墓前中間以長長的神道連接
雖然宏偉感不及從前
但是漢代陵墓卻另辟蹊徑
從建筑角度彎道超車由單一建筑擴充為建筑群即陵園
陵園
在西漢王朝11座帝陵當(dāng)中最宏偉的一座便是在位54年的漢武帝的陵墓即茂陵
b9f92a27ce5183106286b6fa9a400f16.jpg (220.19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茂陵布局及位置,制圖@鞏向杰&陳睿婷/星球研究所
衛(wèi)青、霍去病、金日(mì )磾(dī)陽信長公主、李夫人等
都陪葬在陵園之中漢武帝的親人、愛人、忠臣良將都在地下重逢
中國現(xiàn)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
便矗立在霍去病的墓前
從中也能窺見茂陵豪奢的一角
73c8b86d9cfb7a8cd1ec22621eeba431.jpg (405.02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霍去病墓,攝影師@茍秉宸
然而極為豐厚的隨葬品卻成了后世盜墓的主要誘因例如董卓派呂布盜掘帝陵,搜集珍寶曹操甚至設(shè)立官職專門掀別人祖宗的棺材板
幾乎將漢代皇宮貴族的陵墓洗劫一空
掘人祖墳之后曹操及其子曹丕害怕自己也如此下場便積極提倡薄葬,宣揚不修陵墓厚葬文化沒落一時
37ee6cba44140893ae542edca36c297f.jpg (534.85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曹魏名將張遼的墓,攝影師@謝禹涵
此后三國、魏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天下大亂,軍閥混戰(zhàn)匈奴、鮮卑、羯、羌、氐等周邊民族趁機進入中原
雖然民族融合給墓葬帶來了不一樣的色彩但是分散的國力也無法再創(chuàng)造出宏偉的建筑組群
276b3629de681366da7efc637e0b2704.jpg (198.16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魂瓶,由漢代的五聯(lián)罐演變而來,是三國兩晉時期墓葬中特有的隨葬品,攝影師@包浩霖
時光流轉(zhuǎn)至唐代
唐太宗李世民及其父一統(tǒng)江山,開創(chuàng)盛世一個雄心勃發(fā)的帝國需要風(fēng)光大葬彰顯自己的實力
從墳到陵再發(fā)展到陵園無論是宏大的封土還是雄偉的建筑群秦皇漢武的陵墓已經(jīng)壯麗到無以復(fù)加唐人還能再超越嗎?
盛世之作
唐人的答案只有一個依山為陵既然單純的以人力造物再難超越秦皇漢武那就將自然山岳納入陵園之中
以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為例陵園之中突厥、焉耆、吐蕃、高昌等14國國君石像列隊神道兩側(cè)為其守陵李靖、程咬金、尉遲敬德等188位文臣武將陪葬在主君陵前生死相隨
僅僅封墓的條石就有3000余塊
更何況要在山體里修建一整個地宮工程量之大令人震撼
a0d3a9bf52c827622b90b089a80589f2.jpg (473.04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埋葬唐太宗遺體的昭陵,位于陜西禮泉縣九嵕[zōng]山,攝影師@茍秉宸
因而這種開鑿山體的依山為陵非國力鼎盛不可建造非盛唐不可建造這也正是其在漢代已有雛形
卻直到唐代才被發(fā)揚光大的原因
比起昭陵更為浩大的是武則天的乾陵其居然還能更進一步以山為闕山川不過是守陵的門闕天地在她面前也只能淪為陪襯
86afa1a42ecf31efffe33fa9f1b0ca99.jpg (878.68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唐乾陵,以山為闕,闕是宮殿、祠廟和陵墓前的一種高建筑物,通常成對出現(xiàn),建成高臺,臺上起樓觀,兩闕中間沒有建筑物相連,之間空缺,故稱“闕”,攝影師@茍秉宸
地上的唐陵規(guī)模遠邁前代地下的隨葬也不遑多讓看到地宮中隨葬的雜技俑
我們能想象到唐代娛樂之豐富
0398e82ca2c5c20b7f7a46e5c9b933f5.jpg (477.72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f690bc9ac1944d75ce2d9dd63c77c1bf.jpg (436.83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唐三彩,中國陶俑的巔峰,攝影師@孫巖
看到異域風(fēng)情的胡人俑像我們能想象到絲綢之路上一隊隊胡人車馬往來不息······
ac2821d03fcb83a1c252b2a3f92d64d8.jpg (131.87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唐三彩駱駝載胡人伎樂俑,攝影師@柳葉氘
然而盛唐之后再無盛唐宋代將陵墓集中一區(qū)恢復(fù)封土為陵著意于纖細精致
接下來的元代游牧民族居住氈包(蒙古包)的習(xí)俗與中原墓葬相融合發(fā)展出獨特的圓型墓室
1e24f8ab6410a9b2da097b11a1b90a7b.jpg (237.03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留村石墓群,是元朝河南洛陽的程姓大戶舉家遷到此處后所建,攝影師@松頂后
不過元代帝陵沒有發(fā)展出宏偉的地上陵墓他們保留著草原上的葬俗下葬之后,萬馬踏平莫說陵墓,連一塊石碑也沒有后世的陵墓還有可能超越前人嗎?
當(dāng)然!中國人的創(chuàng)造力永無止境明代繼承唐宋的特點依山為陵、陵區(qū)集中將祭祀?yún)^(qū)擴展為兩進到三進院落
第一進用于準備祭品第二進為祭祀的主體建筑第三進擺放祭品
1d53f83b258dffabc06bb16d1c0ca877.jpg (195.98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明長陵示意,制圖@陳睿婷/星球研究所
隨著地勢抬高建筑組群層層遞進最后的遺體安葬卻差強人意明代沒有唐代開鑿山體的豪氣只是背靠大山建設(shè)寶城寶頂
d4c2617cda0f5b32de9019de4a71f92d.jpg (179.22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寶城寶頂,制圖@李乾朗/《穿墻透壁》
明代每個皇陵的規(guī)制都是如此與之前并無分別甚至稍稍遜色但是當(dāng)它們組合在一起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家陵墓明十三陵便誕生了
6d96129a930f1749ff47a2db8b2102f8.jpg (258.24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明十三陵布局及位置,制圖@鞏向杰&陳睿婷/星球研究所
所謂組合不僅是陵區(qū)集中其還創(chuàng)新性地用一條神道串聯(lián)起所有陵園眾多的建筑控制群山做配襯托得陵園氣度非凡
182adc47ea5420210aea5fffb5bab5a5.jpg (388.65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明十三陵神道,攝影師@Greatwj
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木構(gòu)建筑之一明成祖朱棣的祾恩殿也在這里
殿內(nèi)金絲楠木巨柱如林面闊九間、進深五間以示九五之尊
0b6de4e82ba904b6d105a326281c83e3.jpg (214.57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明十三陵長陵祾恩殿,攝影師@Greatwj
4024de8b32b81b306dd222fdfb072e6a.jpg (273.9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明長陵祾恩殿剖透視圖,制圖@李乾朗/《穿墻透壁》
此后的清東陵和清西陵都是仿照明代帝陵而建只是有樣學(xué)樣沒有創(chuàng)新再沒能超越明代
雖然清末積貧積弱但是清西陵和清東陵依然將中華帝陵的傳統(tǒng)保留到了最后一刻
a9740e02f23909d3128412cc2c99e308.jpg (563.37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清東陵景陵妃園寢,攝影師@李睿
它們也是中國古代墓葬
最后的榮光
彼岸世界
上述的墓葬還遠非全部在中華大地上曾有多少人逝去就留下過多少種墓葬
有的藏于洞中
2bf54160a3bc20e7bf46cf50f849516f.jpg (245.3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貴州貴陽花溪栗木山巖洞葬,攝影師@柳葉氘
有的懸于絕壁
bb38ba06b4917ea33f04681ef88aa343.jpg (322.57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四川省宜賓市珙縣,僰[bó]人懸棺,攝影師@王進
有的樹以木柱
0b7a02004f93096aa0a9f6b9da550d51.jpg (233.39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小河墓地,墓地沙山上密密麻麻矗立的140多根多棱形、圓形、槳形的胡楊木樁,多被砍成7棱體到11棱。攝影師@劉玉生
有的立石為祭
d177b00bd94f1ea6fc6508c59c140169.jpg (205.37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青河縣三道海子石堆遺址,遺址中安葬了人骨,但是沒有任何隨葬品,因此,這個遺址可以說是一座墓葬,攝影師@劉玉生
有的棺槨方正
92112475f4a01a96e6ae58fd4eba7b3e.jpg (276.15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西漢馬王堆一號墓木槨,攝影師@柳葉氘
有的三角圍合
81b675d18875dbf4128cc203e1050c07.jpg (473.48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紹興印山越國王陵,攝影師@方力
除此之外還有火葬、水葬、天葬塔葬、海葬、樹葬、花葬等等
如此眾多的墓葬背后
很多人試圖將自己所喜愛所擁有的都帶入彼岸
已故的藝術(shù)愛好者
隨葬繪畫和樂器
78240436971af007c1fb15c9af948c13.jpg (516.65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湖北戰(zhàn)國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攝影師@蘇李歡
學(xué)者隨葬藏書和手稿
df850a795d74033a6fc3f37384ea25b1.jpg (139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東槨箱內(nèi)出土的一件長方形漆盒內(nèi)盛放了不下40篇有關(guān)軍事、哲學(xué)、醫(yī)學(xué)和方技的帛書,很像是公元前2世紀一位博學(xué)之士的微型圖書館,攝影師@王瑞
婦女隨葬化妝品和絲帛
670dd00b0def1fd4b52b9079d20735da.jpg (139.89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長沙馬王堆漢墓利豨[xī]墓T形帛畫,攝影師@柳葉氘
中國古人為逝者提供了他們所能提供的一切從小食點心
2e7c60f4561a88b8bbed6f5f79b161d0.jpg (155.62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吐魯番阿斯塔納古墓出土的唐代各式點心,攝影師@柳葉氘
到豬狗牛羊
0284adf251f710ab91950f2872325d5d.jpg (236.13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陜西漢陽陵的動物陶俑,攝影師@昱羽翼
從家居擺設(shè)
85ee76f93948ad78085a580afac8be29.jpg (147.38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河北保定滿城漢墓的長信宮燈,攝影師@柳葉氘
到樓閣殿宇
33c200d4e107c69713b5b8e819138777.jpg (195.94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河南焦作白莊6號漢墓的七層連閣陶倉樓,攝影師@朱金華
從百官儀仗
ecfff592109243b99f5f33157d68ab44.jpg (263.41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西安明代秦簡王墓粉彩儀仗俑群,共300余件,攝影師@王警
到千軍萬馬甚至活物殉葬
b63cf18d527d8da3f910f449cccab00f.jpg (199.84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5 09:00 上傳
江蘇徐州獅子山漢楚王墓兵馬俑坑,攝影師@柳葉氘
就這樣
古人創(chuàng)造了另一個世界
一個眾生的歸宿
一個宏大的彼岸
黃土之下
包羅萬象
數(shù)千年來關(guān)于黃泉的瑰麗想象
以及對逝者的情感都容納其中
從古至今
也許并非每一個人類成員
都可以善始善終
但我們可以希冀
每一個靈魂
都得到安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