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涼亭鎮(zhèn)紫庵村村委會出發(fā)
沿著通向楓香驛古驛道的林間路 步行大約5分鐘 就能見到兩座修建在林間空地的大棚 靠近大棚 能聽到此起彼伏的“嘎嘎”鴨叫聲 在鴨棚內(nèi) 段志賢正在用高壓水槍沖洗鴨舍下面的積糞
9e4bc84f3a0e752a589f1eaeaf822016.jpg (174.1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2-29 15:52 上傳
今年47歲 家住紫庵村本地祠堂組的段志賢 是這兩座鴨棚的主人 也是這里唯一的工人 所有的工作都是親力親為
養(yǎng)的鴨學名叫番鴨 宿松話叫‘豚’ 是一種肉用鴨 生長周期比較短 容易‘育肥’ 見筆者上前打量 段志賢繼續(xù)介紹 這是跟太湖縣一家大型養(yǎng)殖廠合作 他們提供鴨苗和飼料 也提供技術(shù)指導 同時負責收購 養(yǎng)殖風險相對較低 談起自己的養(yǎng)鴨場和鴨子 段志賢一臉自豪
c91f989f6df7359f3b8887bedc871f32.jpg (63.75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2-29 15:52 上傳
2014年 段志賢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隨后幾年享受到了健康、教育產(chǎn)業(yè)等 一系列扶貧政策 他才漸漸看到了生活的陽光 他認為當貧困戶不是光榮的事 得想法子致富 經(jīng)過多次考察 今年疫情過后 在同村另外一個養(yǎng)殖戶的介紹下 段志賢用多方籌措的啟動資金 開啟了他的番鴨養(yǎng)殖之路 ……
6266153dc1f761bcf848511de197f48c.jpg (328.96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2-29 15:52 上傳
段志賢每天定時喂食 經(jīng)常沖洗鴨糞和給鴨舍消毒 冬季來了 照看好鍋爐暖氣 保持鴨棚內(nèi)35度左右的溫暖環(huán)境
一批鴨子4000只左右 每只鴨子大約2.5至3公斤 除去飼料、疫苗、水電的開支 一斤鴨子大約能有1塊錢的利潤 一批鴨子可以賺到2萬多元 公鴨的生長周期是75至80天 母鴨是60至65天 按照每兩個多月出欄一批算 全年可以出5至6批 一年可以賺10多萬元 段志賢掰著手指向筆者算起了養(yǎng)鴨“明細帳”
段志賢的妻子在附近服裝廠務工 大孩子已經(jīng)出來就業(yè) 守著憨態(tài)可掬的番鴨 已經(jīng)順利脫貧的段志賢說 他現(xiàn)在每天都過得特別充實和踏實
(通訊員 孫良高 編輯 朱宜)
來源:宿松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