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謠一
張打鐵,李打鐵
打一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
我不歇,我要氣(去)嘎(家)打呀(夜)鐵
呀鐵打到正月正
我要氣嘎?lián)u花燈
花燈搖到清明后
我要氣嘎點王(黃)豆
王豆開花六(綠)豆芽
哥漢(鋤)草,妹送茶
妹呀妹,你莫哭
我馬(給)你搭個好花屋
妹呀妹,你莫惹(哭)
我馬你勤(尋)個好婆家
堂前吃飯婆檢碗
房里搜(梳)頭郎插花
左一插,又一插
中刊(間)插朵牡丹花
牡丹花上一對蛾
一肩(一直)飛到二郎河
二郎河里姊妹多
丟脫松火(工作)會唱歌
企到(站著)里(的)唱,腳又酸
坐到里(的)唱,幾(嘴)又干
倒一碗茶,茶又澀
倒一碗酒,酒又酸
撓威(多謝)隔壁奶奶
倒一碗開許(水)泡心肝
(這應(yīng)該是一首流傳最廣、普及程度最高的宿松童謠,在宿松長大的孩子,不會這首的幾乎不多吧。這首歌謠是古代宿松人男耕女織的生活寫照,非常生動有趣,堪稱宿松童謠里的經(jīng)典啊。
謠二
一百餅子一百粑
一肩挑到外母(岳母)嘎(家)
外母勤(向)我討肉七(吃)
我勤外母討馬媽(老婆)
馬媽到著千家?guī)X
放一跨(掛)炮
黑(嚇)得我上一跳
跳上天,做神仙
神仙說我好代(大)膽
我要摟(摳)神仙的屁股眼。
(這首童謠也很有趣,現(xiàn)在看來,也只是有個別詞語不是很雅觀。應(yīng)該是反應(yīng)宿松農(nóng)村結(jié)婚的喜慶氣氛的。)
謠三
騎馬騎馬蹬蹬
一肩趕到烏池(注:原壩頭鄉(xiāng)的一個村,交通要沖)
烏池七(吃)碗面面
一肩趕到縣
縣里七(吃)個粑
一肩趕到嘎(家)
嘎里喝碗茶
馱扁擔(dān)氣(去)打麻子衙(“爺”的方言讀音,父親的意思)
(此童謠現(xiàn)在家鄉(xiāng)還經(jīng)常有人唱起,
大抵在把小兒放在自己腿上蹬而逗小兒樂的時候
動作如下:
自己坐下,把小兒跨在自己雙腿上
自己的雙手牽著小兒的雙手,做飛翔狀
雙腿有節(jié)奏地抖動,邊抖邊唱)
這里記錄的是我們宿松縣的三首童謠。其在縣域內(nèi)流傳之廣,生命力之強(qiáng),被大眾喜愛和接受的程度,是任何一種文學(xué)作品或藝術(shù)都無法望其項背的!只要是在宿松長大的宿松人,恐怕沒有不會幾句的。我很小的時候,對其中部分就已經(jīng)耳熟能詳了。那可能是我們?nèi)松畛踅邮艿奈膶W(xué)熏陶。我的孩子小時候她媽媽、奶奶、外婆都是這樣逗她、哄她的。這些可親可愛的童謠就是這樣生生不息的吧。去年我們縣被授予"中國詩歌之鄉(xiāng)"的美譽(yù),想來與此血脈相連。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大嬸大媽張口就能來上一段,她們是真正意義上的歌者。由此看來,我們縣被譽(yù)為"詩歌之鄉(xiāng)",是當(dāng)之無愧啊!即使是真正的詩人,我說,這些童謠是他們汲取的最初的文學(xué)母乳!作為一種精神上的東西,已經(jīng)融入了詩人們的血液。是他們詩歌園地的"第一滴血"!
很有意思的是,宿松的童謠大都是宿松特有的。連周邊的縣都不怎么熟悉。很多地方連聽都聽不懂。這些童謠必須用純正的宿松話來說,才有韻味。如"打一把剪子送姐姐"中的姐姐二字的讀音就必須是"節(jié)節(jié)"。才能感覺出其中的美好。不是宿松人是無法感知個中之妙的!宿松話本來就難懂,但是很好聽。在外縣人聽來是"嘰里咕嚕"。但一致認(rèn)為"說的比唱的好聽"。意思是宿松話象唱歌一樣。當(dāng)年我在外地上學(xué),我和宿松籍的同學(xué)在一起聊天,旁邊的外縣同學(xué)沒一個能聽懂我們話的。他們瞪著眼睛張開大嘴的樣子如在眼前。如果有外縣的同學(xué)參與我們的交談,我們自然說的是普通話,但那外縣的同學(xué)說,"求你們說宿松話,好嗎?"宿松方言是極其豐富而詰屈聱牙。有些字詞含義之多樣和豐富,堪稱漢民族語言奇觀。經(jīng)典故事有一老農(nóng),極好客,盛情挽留下鄉(xiāng)的女干部"過夜"而被女干部大罵為流氓。冤枉!宿松方言"過夜"即吃晚飯。如"二郎河的女子多,不做松務(wù)板唱歌"中的板字,不翻譯外縣人想破頭都想不出是啥意思。但翻譯是不能翻譯出它原初的韻味的。就象總書記前不久說的"不折騰"一樣。譯成外文就失去了原有的韻味。
宿松地處三省交界,都說它是吳頭楚尾,大別山余脈,宿松從地理位置來說,相對封閉。因而宿松方言極其穩(wěn)定而頑固。但宿松話是我們宿松人共有的的胎記。是我們連接家鄉(xiāng)的臍帶,是一種心靈的通道!也是在外的宿松游子見面時遞上去的一張名片。宿松童謠是宿松話中的珍珠。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可以拿得出手的。宿松人可別妄自菲薄。我2005年在安慶參加教育干部培訓(xùn),在去湖南考察途中,在奔馳的大巴上,培訓(xùn)中心的解老師讓每人來個節(jié)目。唱歌的,說笑話的都有。輪到我的時候,我不會唱歌。我就用標(biāo)準(zhǔn)的宿松話來了一段宿松童謠:
二郎河里女子多
不做松火(農(nóng)活)板唱歌
企到(站著)里(的)唱,腳又酸
坐到里(的)唱,幾(嘴)又干
倒一碗茶,茶又澀
倒一碗酒,酒又酸
撓威(多謝)隔壁奶奶
倒一碗開許(水)泡心肝
效果就不要說了,沒人聽懂,但他們感覺饒有趣味。后來那個解老師幾千里路途,就經(jīng)常說著憋足的宿松話,朗誦著<<二郎河里女子多 >>。笑聲在我們的頭頂久久回蕩。其實,二郎河是我們宿松的一條母親河。河西山腳下的沙河只是她的支流。今天宿松縣城的自來水就取自沙河。二郎老街也見證著宿松古老的歷史。據(jù)說電影<<芙蓉鎮(zhèn)>>在那里拍過外景。我希望有關(guān)部門保護(hù)好那條二郎老街,要修舊如舊。如果說宿松童謠是我們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那么老街就是我們的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都是我們應(yīng)該精心呵護(hù)的寶貴財富。在我們向現(xiàn)代化奔跑的時候,不要迷失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在我們的精神家園里,小心翼翼的給她們一個重要的位置。小到一個縣,大到一個國家、民族,都應(yīng)當(dāng)如此啊!
夏氏ㄨ結(jié)少√< www.923732406@qq.com >: 出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