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久久,国产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人妻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涩涩视频

查看: 22672|回復: 105

[熱點話題] “田園宰相”石良傳略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1#
發(fā)表于 2013-9-25 14:04:21|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來自安徽
“田園宰相”石良傳略
石普水
   石良在宿松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他的生平事跡一直廣為流傳。但是大多是人云亦云,一些重要內容寥寥幾筆,石氏族譜很多情況也都語焉不詳。多年來,我一直留心石良的相關資料,但是,很少看到值得推敲的貨真價實內容。
萬事開頭難。我不自量力,想對我的三世祖做一個全方位的敘述,拋磚引玉,以期得到方家的指教。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沙發(fā)2#
發(fā)表于 2013-9-25 14:05:48|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一、生平事略
石良(1319年——1394年),安徽省宿松縣九姑鄉(xiāng)新安杜溪人,祖父石興宗是個很有個性的軍人,以“勇且賢”被安撫張公辟為都總轄,后因政見不合不肯委曲求全而辭官隱居。受祖父影響,石良“幼習兵書,暢曉大義”。他生活在元未動蕩年代,群雄紛起,在兵荒馬亂的年月,飽讀詩書的石良以保境安民為己任,招慕義勇,屯田養(yǎng)兵,筑墻設塞,保護一方平安,深得四鄉(xiāng)民眾擁戴。
1361年,朱元璋率兵攻克江洲,石良率宿松義勇赴九江支援朱元璋,被授以統(tǒng)兵元帥留鎮(zhèn)宿松。第二年,朱元璋被陳友瓊圍困于鄱陽湖彈盡糧絕,派俞通海來宿松向石良求援,傳出“誰送糧,封宰相”的口諭。石良隨即帶人連夜開挖一條三十米的新溝由龍湖直通前江,派船運糧,率部卒三千把糧草運送到明軍手中,朱元璋得救,重賞石良,許待江山定下之后再晉升相位。
1363年,朱元璋又與陳友諒大戰(zhàn)鄱陽湖,石良率兵伏擊,陳友諒中流矢而死,其部敗退武昌。不久,石良率部直搗湖廣,全殲陳友諒殘部。后在策應安慶、舒城諸役中均沖鋒陷陣,成為赫赫戰(zhàn)功的一代名將。
在權謀時代,明太祖沒有兌現(xiàn)當初的承諾。洪武二年(1639年),太祖親下誥命,敕封石良為武德將軍,充任指揮,鎮(zhèn)守毫州。1376年又封武節(jié)將軍,屯軍中都重鎮(zhèn)洪塘湖——朱元璋的老家鳳陽,直屬中軍都督府統(tǒng)轄,足見朱元璋對其倚重。洪武十九年(1385年),石良告退,太祖憶起當年許封相位的諾言,這位還算講誠信的皇帝似乎忽然良心發(fā)現(xiàn),乃多給賞銀,囑石良返故里后營造相府,做個“田園宰相”,安度晚年。
石良回鄉(xiāng)后,大興土木,真的營造了一進九重(也有人說是七重)的宰相府,石宰相屋因此得名。石良寫了兩幅楹聯(lián),其一:
俎豆甲兵千世業(yè)  江湖廊廟一般心
這是后來石氏宗祠的大門對聯(lián),抒發(fā)了作者一生的功業(yè)與情懷。自古“功高莫過救駕”,石良為朱元璋解鄱陽之圍搬救兵,運糧草,雪里送炭;九死一生,助太祖打下打明江山,不居功,“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人格胸襟讓人肅然起敬。其二:
   祖德千年崇禮樂   家風百世擅箕裘
作者告訴我們,石氏一直知書達理,告誡他的后輩要學文習武,遵紀守法,讓美德家風代代相傳。
   1393年4月29日,石良病逝于家中,享年74歲,葬于杜溪虎形地。墓后有御碑亭,刻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圣旨,斑斑敕文記下他忠君衛(wèi)國的不朽功勛。有人在他的墓旁刻下一副對聯(lián):“百戰(zhàn)功垂洪武業(yè)  千秋勛在相公碑”。這是對這位“田園宰相”的最好總結。
這是我2008年5月11日年寫的一篇博客,6月7日刊載于《安慶日報•宿松周刊》,算是對石良一個簡單介紹吧。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3#
發(fā)表于 2013-9-25 14:25:15|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二、家庭背景

石良到底出身一個怎樣的家庭?《宿松縣志》介紹他祖父說:“石興宗,字克承,有文武材器。淳佑間,仗策渡淮,奉張睢陽像至棠梨畈,舎宅建宮祀之。時宋將人元,端宗景炎二年四月,淮人張德興為安撫使,與劉源等起兵興復,立寨太湖司空山,聞宗英勇且賢,表為都統(tǒng)轄。復黃州、壽昌軍用。景炎正朔九月,元遣昂吉兒等襲司空山,破之外殺德興,興宗適歸宿松。宋亡,遂隱居不仕!保ā陡尽,《太湖志名宦》《朱志》)(原文見道光八年的《宿松縣志•人物志》367頁)
他的高祖逢時曾經擔任縣令升廣州通判,祖父擔任的是“都統(tǒng)轄”,說“名宦”似乎有點言過其實。
石氏族譜介紹石良公老家在“江西樂平菱田”,有人說是今天江西樂平市后港鎮(zhèn)的菱田村。他的“繞州始祖”49世中吉公,任繞州左使;第54世逢時公,字昌國,贅靜理穆氏仕至大理評事穆公,承其業(yè)也,因改地曰菱田,為“菱田始祖”。至他的祖父萬一公這一輩石氏居江西共10代。
宋理宗淳佑庚戌春(1250年),石良祖父石興宗 “渡淮”至太湖。一同來的有 “石氏六兄弟” , 他們是小伯九公三個兒子:萬一公到宿松,為“遷松始祖”,萬二公往黃梅,萬三公往桐城(這兩位后裔現(xiàn)在一直聯(lián)系不上,是一宗歷史懸案);另外三位是小伯一公的三個兒子:長子云一,渡淮到太湖四回寺前,云二、云三往潛山。石興宗開始卜居太湖棠梨阪,后定居宿松荊橋。五世祖友古公在1457年重修《石氏族譜》譜序中說:“宋末渡淮至太湖棠梨畈,悅其山水之勝,拓址筑室,生曾祖南山居士!筮w居宿松荊橋,生祖考松顏府君兄弟九人!
萬一公一生經歷三個不同時期,生活在三個地方。青少年生活在江西。從小天資聰慧,處事有決斷,博覽群書,博古通今。他在菱田讀書習武,本可讀書考科舉光宗耀祖。但蒙古兵入侵擾亂了他平靜的生活。 1236年入舒州、淮南。28歲與六兄弟渡淮至太湖,“買山居焉”。他在太湖生活28年。先經商,后習武從軍。
簡單說一說石興宗為什么 “渡淮”至太湖。
民間有一個棠梨宮的傳說。石興宗本為鄉(xiāng)間貸郎,在江西一帶走村串巷。一晚,借宿于老翁家,睡在堂屋內,半夜,忽夢一長須老者,求他帶將其帶到江北來。早晨醒來,石興宗細想夢境,頗覺奇怪,抬頭一看,發(fā)現(xiàn)堂屋神龕中供奉一尊神像,上有唐將張巡字樣,他認為托夢者必是張巡,于是將神像藏于貸擔中,一直帶到太湖。后來,這尊神像在我們宿松石氏家族中一直享有崇高威望,石興宗遺訓:“祭祖必祭張公巡!”石氏家族最初宗祠就是“振英祠”——“吾祖與張中丞‘俎豆同馨,蒸嘗共祀’” 。
史載張德興原為淮南西路安撫史,淮西制置使范文虎以安慶降元。在國家的危難關頭,張德興毅然為國效力,在司空山舉起反元旗幟,經營司空山,人們稱之為“張安撫寨”。當?shù)剞r民傅高揭竿而起積極響應,“安撫張公聞公勇且賢,辟為都總轄!彼罢喪狂R,號令嚴明,捍御數(shù)郡,群盜不敢入,民賴以安!北>嘲裁,威振四方。石興宗個性很強,“與德興議論不合,遂解兵去,隱居宿松山。閱24年以令終!睆能姳>嘲裁袷鞘d宗一生輝煌一頁。他28歲到太湖,經商打仗風風雨雨28年,56歲才到宿松閉門讀書,80而終,在那個年代他是高壽老人。
有《題石興宗讀書巖》一首,作者魏了翁,宋人。讀書巖在何處?未考。詩云:
巖頭橘樹經百黃,三少不生諸老亡。
只余石間元佑腳,谷虛盡日鳴當當。
石興宗葬于蜈蚣山!端匏擅麆•石興宗墓》這樣介紹:“宋都統(tǒng)轄石興宗墓,在縣北60里九沖塍。宗曾舍宅建棠梨宮,祀唐張巡神像。相傳宗卒,巡降神為宗擇墓地于此。葬時風雷交加,棺殯突然失蹤,頃刻風雷即定,山上新冢隆然高起。葬后,宗亦多神驗,鄉(xiāng)人常焚禱于墓前,不敢侵害墓地一草一木!蹦沟嘏钥讨端匏煽h志•人物志。忠節(jié)》一段文字:“都統(tǒng)轄石興宗,墓在九沖堘,宗夷捨宅建棠梨宮,祀唐張公巡。相傳宗卒,巡降神為宗擇墓地于此。既葬宗亦為神,鄉(xiāng)人疾禱輒瘳!边@段文字給人增添了一分神秘感。
石良的父親石應祥,號南山居士, 我們稱之為真一公。生于宋慶宗咸亨己已(1269年)二月初十丑時,卒于元順帝至正丙戌(1346年)七月初五丑時,葬金橋楊莊門首老樹巒,地形架上金盤,酉山卯向,有本傳.配祝氏,葬下倉斷頭,地形飛雁投湖,午山子向。
《石氏族譜•真 一 公 傳》:“公為萬一公子,諱應祥,號南山。博學多聞,隱德不仕。嘗與黃氏訟至東平,禱神有感,益施其地以祀神。居宿松之荊橋,生九子二女。諸子皆卓異俊茂,經文緯武,挺然際昌期而出,長發(fā)之祥,由此致矣。”
這位“博學多聞,隱德不仕”的父親一生豐功偉績就是生了“九子二女” ,而且這九子“皆卓異俊茂,經文緯武,挺然際昌期而出” 。在缺醫(yī)少藥的年代,生了“九子二女” ,而且都活了,這是一個奇跡!
是否可以這么說,石良出身一個沒落的官宦之家,祖父是一個有信仰有個性的軍人,父親“博學多聞,隱德不仕” ,他在衣食無憂的小康之家長大,家庭中兄弟姐妹眾多,而且皆“卓異俊茂,經文緯武” ,這為他日后保家衛(wèi)國,南征北戰(zhàn)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4#
發(fā)表于 2013-9-25 14:40:22|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三、保衛(wèi)家園
石良生于元延佑六年(1319年),青少年時期耳聞目睹元朝政權的黑暗和民族壓迫政策。元朝政權是以蒙古人是核心的政府。建國之初,甚至主張“漢人無補于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把漢人全殺了,用來放牧!為了維護蒙古貴族的特權,削弱各族人民的反抗,元朝統(tǒng)治者采用民族壓迫政策,把全國人民分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漢人的地位極底,成為了蒙古人與色目人驅使的對象。為了加強對漢人的防范,他們禁止?jié)h人、南人打造和私藏武器,不得打獵、聚眾、學習武藝,甚至不準夜行,對民眾徵收的苛捐雜稅更層出不窮。農具、鹽、茶、酒、醋等日常用品,全部收歸國營。 蒙古人自身文化水平較低,鑒于漢族傳統(tǒng)士人地位高、影響大,難以管理,便加以打擊。據(jù)部分載籍所云,當時社會的職業(yè)有官、吏、僧、道、醫(yī)、工、獵、倡、儒、丐十等,儒生的地位僅在乞丐之上。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是至正十年(1350年)普遍流行于黃河災區(qū)的一個民謠。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政府命工部尚書賈魯發(fā)汴梁、大名等十三路農民共十五萬人修治黃河,就是這些黃河工地上服役的農民,點燃了紅巾軍起義的導火線。紅巾起義爆發(fā)以后,一時“貧者從亂如歸”,不出數(shù)月,黃河長江兩淮之間,到處揭起起義的旗幟。紅巾軍大起義,主要分為兩支,一支起于穎州,領導人是劉福通,一支起于蘄、黃,領導人是徐壽輝、彭瑩玉(即彭和尚)。
在農民起義風起云涌的日子里,宿松盜賊蜂起,民不聊生。亂世英雄起四方。石良從小秉承祖教,居家習武,略讀經史,暢曉大義。
石良保家衛(wèi)國的第一個物證是“石家寨”。
清道光版《宿松縣志》載:“石家寨在縣東三十里黃泥莊平地跱壘,邑人石良聚義戰(zhàn)守之所,明季廢。”石家寨,在今宿松程嶺鄉(xiāng)彭橋村,又叫石良寨。這是石良的老家,他的父母在這里生活,生下他們11個兄妹。在兵荒馬亂的年月,石良在家鄉(xiāng)山招集義勇,筑城設塞,屯田養(yǎng)兵,以保境安民為己任。
至正六年(1346年)冬十月,盤踞在黃梅縣馮茂東山(今五祖寺)的一伙盜寇,打著紅巾軍的旗號,為擴大地盤而襲擊宿松縣城。石良帶領義勇奮勇殺敵,三戰(zhàn)三捷,乘勝追擊,直搗敵巢穴。元翰林學士汪仁(邑人),一首詩《將軍破賊歌為石松顏良賦》寫得精彩:
“皇威弗振東南傾,穎六蘄黃盜縱橫。至正六年冬十月,馮茂東山盤紅巾。咫尺烽煙駛蛇豕,怪氛躪入闉無門。殺掠千村徑喋血,川原鬼哭夜燒磷。吾鄉(xiāng)豈少英特人,耰鋤無備罹慘辛。僉謀義舉立城柵,百里推君就主盟。钅舌 戈淬矢爭晝夜,游騎探跡若流星。賊銜守御亟來攻,前鋒相拄氣巳盈。六鈞烏號①雙龍劍,指揮萬馬如有神。一捷二郎河水赤,再捷停前驛草腥。三捷直斷鴞巢路,僵尸暴露四長亭。賊奔蓮峰堅壁守,新蔡城前插我營。紅巾乘夜空壘去,鐃歌滿路載歡聲。余臥東山扶竹杖,喜同田叟望回旌。力除大患安桑梓,惟君智勇兼嚴仁!酢酢酢酢酢酢酰瑥拇税櫦圾Q。”
“二郎河”、“ 停前驛”均是宿松地名!昂铀唷薄ⅰ 驛草腥” ,寫戰(zhàn)爭殘酷!扮t歌滿路載歡聲。余臥東山扶竹杖,喜同田叟望回旌”寫石良凱旋歸來受到人民熱烈歡迎!傲Τ蠡及采h,惟君智勇兼嚴仁”這是對石良保家衛(wèi)國的歌頌。
“守城之役”是石良保家衛(wèi)國的第一場戰(zhàn)役,初出茅廬第一功。這一年石良27歲,可謂少年英雄。
 元順帝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年)十一月,紅巾軍首屠宿松,城餒。時淮西宣慰付使(分治安慶)余闕為御紅巾軍亂,明令各地鄉(xiāng)民筑城設寨,設立鄉(xiāng)民義軍,團練聯(lián)防,以捍御之。鄉(xiāng)民紛紛響應,一時松地寨堡更是遍布。
為解松城守城之憂,宣慰付使余闕懇請石良招募訓練鄉(xiāng)民義軍,擔負松城守城之責。石良受命,召集鄉(xiāng)義團勇、委教官在西南郭外烏輪廟前設演武廳集訓演練,石良并宣慰付使余闕也常親自參加義軍團練。    
河西山地處宿松縣城西南,是黃梅縣到宿松必經之道,與縣治僅一河之隔,是治之屏障,處于極其重要的軍事和交通位置。石良認為守住了河西山各寨,就等于守住了縣治。石良以軍事家的膽略,利用河西山的復雜地形和熟悉其地理環(huán)境之有利條件,毅然決定玩“空城計”,守好河西山、御寇于城外。他采用這樣軍事布局:縣治僅留各處城防哨所,加強巡邏。主要兵力移至河西各寨,構筑加固防御工事,嚴陣以待。經過精心策劃,以車鼓寨為中心主寨,重兵把守,高豎石良帥旗。兩側以城西寨、大河西寨、小河西寨為雙翼副寨、巡防守護,各副寨分豎宣慰付使余闕的元軍帥旗。交戰(zhàn)時,一寨鼓起,各寨相應。這種布陣讓對方掌握不到虛實,起到迷惑對方和威震作用。寇終不敢侵,民敕以安。這一年,石良32歲,少年老成。(宿松新聞網(wǎng))
守衛(wèi)家園的石家寨,三戰(zhàn)三捷的“守城之役”、河西山保衛(wèi)戰(zhàn)不僅表現(xiàn)了石良保家衛(wèi)國的高尚品質,更加表現(xiàn)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需要指出的是,與他同時的宿松“鄉(xiāng)義統(tǒng)領”還有陳漢掌管著四十八寨,而石良只掌管三十余處,更有赫赫有名吳士杰筑其規(guī)模被譽為“南國長城” 的白崖寨,但是,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保衛(wèi)宿松縣城的只有石良!
石良的事跡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嘉獎。明洪武二年二月朱元璋封石良敕中說:“石良天資果勇,智略老成。蓋自宿松仗義之初,能遏眾寇,使一方無警,民庶咸安!薄澳芏舯娍,使一方無警,民庶咸安” !這是朱元璋對他的最高評價。
清道光宿松縣志《人物•武功》載:“石良,號松顏,天性果毅,謀略成雄。元末盜起,剽掠無虛,曰集鄉(xiāng)民筑城設寨,捍御之。十年之間,資畏其威,不敢犯境,民賴以安!
吏部侍郎延陵吳寬撰《松  顏  公  贊》:“峰峻其容,鷹揚其勢,軒昂之姿,深沉之器,外克勝乎周侯魁梧之倫,內充塞乎孫武智勇之類。當草昧而統(tǒng)率義師,則于鄉(xiāng)有維翰維城之力;乘時機而從征不庭,則于國有為上為下之計。……”
石良保家衛(wèi)國,除了“守城之役”、河西山保衛(wèi)戰(zhàn),《石氏族譜•松 顔 公 本 傳》同時寫了另一場激烈戰(zhàn)斗:“元季,群雄角立,公常憤然。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年)冬十一月,徐壽輝等掠潛山。紅巾賊屠宿松,居民竄伏山澤,公起義兵保障,精銳四出,掩賊不備,賊數(shù)戰(zhàn)不利,徙巢以避之。(初紅巾踞黃梅白蓮峰)民少息。十年間,盜畏威而不犯境,民懷德而不知兵。”
打著紅巾軍旗號的徐壽輝在湖北蘄水(今天浠水)稱帝后,瘋狂掠奪地盤,肆意搶奪人民財產。這年冬十一月,他們經過湖北英山竄入潛山搶劫,試圖通過宿松驛道把搶劫財物運送到老巢,同時打通皖鄂通道。石良審時度勢,大膽派兵予以攔堵截擊,迫使他們仍然走英山崎嶇小道。宿松是安徽通向黃州的咽喉要道,也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徐壽輝不甘心失敗,又派兵攻克宿松縣城,石良乘其立足未穩(wěn),集中優(yōu)勢兵力,攻其不備,一舉擊退徐壽輝的紅巾軍。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十年間,盜畏威而不犯境,民懷德而不知兵!边@是石良的口碑!
難能可貴的是,石良領導的不是政府軍,沒有朝廷糧餉,沒有武器彈藥,沒有向老百姓攤派,在兵荒馬亂的年月,他自力更生,帶領窮苦百姓團結起來,墾荒種田,養(yǎng)兵練武。他有一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有一種英勇果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卓越的軍事才能。
石良在鄉(xiāng)招募義勇,筑城建寨、屯田養(yǎng)兵,以護一方百姓之安寧。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便是草頭王。在兵荒馬亂的年月,石良筑寨,墾荒種田,養(yǎng)兵練武,不是占山為王,而是相機而動,有道是“良禽擇木而棲”,這是孔子在衛(wèi)國時說過的話。
石良深謀遠慮,審時度勢,在烽煙遍起、群雄逐鹿的復雜形勢中他選擇了朱元璋。朱元璋在洪武二年二月《封石良敕》中說“石良天資果勇,智略老成。蓋自宿松仗義之初,能遏眾寇,使一方無警,民庶咸安。當是時也,群雄并起,汝未嘗輕于服從。及予大業(yè)已定,汝乃籍其人民,率其士伍以歸于我,可謂知天運而識時務者矣!
“群雄并起,汝未嘗輕于服從。”這是石良的政治智慧和深謀遠慮。
(2013.9.11)(草稿)(待續(xù))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646

帖子

3857

積分

新銳精英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5#
發(fā)表于 2013-9-25 14:58:04|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上海
{:15_665:}{:15_665:}{:15_665:}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6#
發(fā)表于 2013-9-25 15:02:29|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四、俎豆甲兵
“俎豆甲兵千載業(yè), 江湖廊廟一般心”,這是宿松石姓人家的中堂對聯(lián),真正要弄清對聯(lián)的來龍去脈請聽一段歷史故事。
民間流傳朱元璋與陳友諒在宿松附近的鄱陽湖“水戰(zhàn)18年,旱戰(zhàn)18年” ,其實二人作戰(zhàn)時間前后至多5年。1360年,陳友諒占領當涂,殺主徐壽輝自立,國號大漢,回駐九江。1361年九月,朱元璋攻克九江,石良率部赴九江歸順朱元璋,朱元璋授予他統(tǒng)兵元帥,繼續(xù)鎮(zhèn)守宿松。陳友諒奔武昌,朱元璋又分兵相繼攻下南康、建昌、饒州、蘄州、黃州、廣濟、撫州等。1362年朱元璋一舉攻下瑞州、臨江和吉安。1363年陳友諒大舉攻洪都,85天不下,時年36歲的朱元璋急撤援安豐軍南下,與陳友諒大戰(zhàn)于鄱陽湖,后來中流矢而死,其子陳理直到1364年投降朱元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朱元璋和陳友諒這對老冤家對頭在鄱陽湖又進行決戰(zhàn),歷時37天,其時間之長、規(guī)模之大、投入兵力艦支之多、戰(zhàn)斗之激烈都是空前的。朱元璋被陳友諒困于鄱陽湖,糧草皆盡,軍情危急中遺使俞通海傳諭于石良,速送糧草,且告知:“誰送糧,封宰相”。
石良受命后一邊籌集糧草,一邊率軍民三千余人日夜兼程挖河道三十余里,大批糧草自內湖經河道入長江直達鄱陽湖,解救朱元璋被困之危。朱元璋得救,重賞石良,許待江山定下之后再晉升相位。
這就是民間流傳“田園宰相”的由來。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何況,那時朱元璋自己皇帝還八字不見一撇呢!后來,事過境遷石良敢跟他理論不成?
但是石良送糧卻是鐵板釘釘?shù)氖聦,有誰也抹不掉的,有宿松“石良河”可以作證。 “石良河”,又叫涇江,即今西口河。寬100余米,水深5至6米,從大官湖南岸入石良河,經西口、壩頭、下夾、洲頭(涇江口)通長江,貫穿洲頭鄉(xiāng)全境,曲折綿延30余里,是洲頭人民的母親河。洲頭轄地,史為涇江莊。北起壩頭鄉(xiāng)百子洲通內湖,南到老洲頭通江港。
宿松人都知道,涇江,乃石良于1363年為支援朱元璋抗擊陳友諒所開,距今已有整整650年的歷史。至今,洲地還流傳著許多神靈佑助朱元璋擊垮陳友諒的美麗故事,如小姑神燈引路,楠木將軍救主,青甲將軍護舟等。因此,朱元璋對宿松,特別是對涇江情有獨鐘。他于1368年在南京稱帝后,于1369年移饒民96大姓充實宿松戶籍,并將宿松劃為王畿(中央直轄)之地;敕封天妃圣母、楠木將軍,撥款建廟祠奉;鼓勵人民開墾荒地,免除勞役和賦稅;全國平定后的1385年,又將大批軍隊調到涇江一帶屯田墾荒(如宗營、璩營、郭營等);大興水利,建堤(涇江堤、康公堤等)防洪,開溝(清水港、驛里港、翟家河等)排漬,疏浚整治涇江,使涇江成為宿松、太湖、望江、黃梅、蘄春等兩省五縣由內湖通達長江的主要航運水道;為了便于對大批屯軍的管理,做到政令暢通,信息快捷,又在涇江建立了通訊驛站(遺址在汪壩境內)。通過朱元璋對涇江采取的一系列進步措施,使飽經戰(zhàn)亂和水患的涇江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洲頭、下夾、壩頭等三個以農副產品集散為依托的集鎮(zhèn)應運而生,農工商得以較快發(fā)展,壩頭在當時已成為洲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順治五年(1648年),涇江口被堵,航運貨物到此必須卸船搬運翻壩,很不方便,同時內湖漁業(yè)資源處枯竭狀態(tài)?滴跷迥辏1662年)涇江得以復開,使這一黃金水道的咽喉再現(xiàn)生機,對兩岸的農業(yè)生產和商業(yè)經濟,補充內湖漁業(yè)資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復開后的涇江又過了223年到光緒十一年(1885年)為減輕長江洪水對內湖的壓力,復將涇江口堵塞建堤(洲頭老街)。堵塞后的涇江口仍有大批航運貨物經此卸船、搬運、翻壩,這就給洲頭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一時間裝卸、搬運、倉儲、旅店、日雜、餐飲、娛樂等各種服務行業(yè)蓬勃興起,在涇江口堤壩上很快建成了繁華的洲頭街,洲頭從而成為揚子江邊商賈云集的新興重鎮(zhèn),鄉(xiāng)級政權的駐地。
“石良河”不僅軍功于當時,而且造福子孫后代,后來當?shù)厝嗽趬晤^之北立有一“良公庵” ,至今香火不斷。
石良送糧民間還有另一個版本。人們傳說石良送糧不是給朱元璋而是給陳友諒。朱元璋被困所糧多日,想到宿松石良,便與劉伯溫商量,一面派人向石良求救,一面在沿途布滿崗哨。一天傍晚,江邊出現(xiàn)一隊很長很長的木船。朱元璋知道這可能就是石良送糧的船隊,急忙上前聯(lián)系。石良也明白來人可能是朱元璋。戰(zhàn)局千變萬化,勝負難測,事前他作好了兩手準備。他拿出事前以母親口氣寫的囑咐:“糧獻吳王,大吉大昌!
民間甚至還有人說陳友諒是石良的娘舅。其實這是誤會。《石氏族譜》寫得清清楚楚,石良母親姓祝,宿松人氏,與湖北沔陽人陳友諒八竿子搭不上關系。識時務者為俊杰。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石良有政治頭腦,機敏善變,考慮問題全面而深刻。
戰(zhàn)爭是殘酷的,瞬息萬變,650多年的歷史現(xiàn)在誰也說不清楚。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石良從一個普通百姓被明太祖累功授統(tǒng)兵元帥,敕封武德將軍,后升授武節(jié)將軍,世襲管軍正千戶,都是從這次送糧開始的。
“俎豆甲兵千載業(yè)” ,指的就是這件事。
“俎豆甲兵千載業(yè), 江湖廊廟一般心” 最初是石良宰相府的大門聯(lián),后來作為石氏宗祠大門對聯(lián),或者中堂對聯(lián)。石良借以自述心曲,抒發(fā)建功立業(yè)與壯志情懷。俎,古代祭祀設宴時盛置牲口的禮器,木制漆飾。豆,盛肉的一種器具。俎豆,都是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用的禮器。甲兵,指鎧甲和兵器,也指士兵,泛指武備。江湖,舊時泛指四方各地,指各地的民眾。廊廟,指古代帝王與大臣議論政事的地方,這里指在朝為官。大意是:我?guī)е匏勺拥芎痛笈Z草救駕,助大祖解救鄱陽湖之圍,跟隨太祖南征北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創(chuàng)下大明千秋偉業(yè),也為我宿松石氏光宗耀祖;我深感皇恩浩蕩,不管是在朝廷為官還是告老還鄉(xiāng)為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我對朝廷的赤膽忠心和對百姓的關愛之情始終不變。
《小孤山》一書作者龍韻為石良墓作有一副對聯(lián):“百戰(zhàn)功垂洪武業(yè),千秋勛在相公碑!薄跋喙奔词寄购蟮摹罢a敕碑”,也是對石良公這幅楹聯(lián)作注解。
此外,民間還流傳石良另一大貢獻,因為他打造了宿松名產“馬陵打瓜子”。傳說石良當年率眾參加鄱陽湖水戰(zhàn)時,正值酷暑季節(jié),石良所帶“打瓜”(即西瓜)深受將士歡迎,朱元璋之妻馬氏娘娘品之亦贊不絕口。南京建都后,馬氏親口將打瓜命名“馬陵瓜”,打瓜子定為貢品。此后,馬陵打瓜子名揚天下。時至今日,還是我們饋贈外地親友的宿松特產。
(2013.9.16)(2525)(待續(xù))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7#
發(fā)表于 2013-9-25 15:06:29|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本帖最后由 shipushui 于 2013-9-26 14:24 編輯

五、馳騁沙場
《石氏族譜》有一篇重要文獻《兵部供襲職文狀》,這是石良向上司申報的文書,大約相當于今天公務員的述職報告,全文如下:
供狀人石良,年七十五歲,系安慶府宿松縣人。
自辛丑年(1361年)九月內大軍攻取九江,十月內親賚([lài]賜予,給予)原掌印信,授到文憑并本部下各頭目印信文憑,前赴九江歸附交納,就蒙委令守宿松。
壬寅年(1362)正月,蒙總兵官徐丞相調撥,領兵開通蘄黃道路,直抵陽羅,夾攻湖廣。三月回軍。六月二十九日,有偽官姚平章、史副樞、趙副樞、賈僉院等將,引兵馬到來攻打本管城寨。七月初四日戰(zhàn)敵殺退,仍守地方。十一月初十日,蒙差湯宣使賚賞柳黃緞子一定,金頂帽一個,朝靴一雙,欽蒙除授統(tǒng)兵元帥,降印一顆,于十一月十三日到任。
癸卯年(1363)二月內,有左平章許副樞咬牙、李元帥等引軍馬前來侵犯桐城等處,擄掠人民。蒙安慶守御官起本部軍馬,一同殺退,跟趕至北峽關南,將地面收回;軍馬就彼攻破李元帥鷂兒尖寨。當月二十日回營。十月內,蒙調將引本部軍馬攻取湖廣,敬奉令旨,著侄男石鐸同本部下頭目張民萬戶,管領軍馬,與同畢院判在營聽征教畢。石良赴京住坐參侍。
甲辰年(1364)三月內,蒙安慶守御官何叁政調撥本部軍馬,仍令侄男石鐸、男石鏡跟同,克取舒城、廬州,接應安豐。五月十五,良受令旨英武衛(wèi)管軍正千戶。良賚原統(tǒng)兵元帥銅印一顆,前赴大都督府交納,六月初三日到任。
丙午年(1366),參隨馮都督克復湖州舊館,征進蘇州,回京參侍。
洪武二年(1369)二月內,欽授武德將軍流官誥命一道,管軍正千戶。當年三月內,調撥本部軍馬跟同指揮畢營守御河南衛(wèi),良在京參侍。至洪武四年正月內,調鳳陽洪塘湖千戶所正千戶,二月初四創(chuàng)設衙門到任,管軍屯種。
洪武六年(1373)十月內,督令旗軍開通舊有洪溝,闊六丈,深五尺,上至禹山湖,下至赤龍澗,計一十五里。
洪武七年(1374),新造洪塘湖堤,南至白消園狠毒塘,北至朱家莊,計一十五里。當年十月內,新開南北二處溝道,闊二丈,各計一十五里,引水澆灌禾苗。洪武八年,挑筑上潑塘,計長三百丈;下潑塘,計長三百丈。就修大路,南至扶橋,北至園子里,計長四十里。洪武九年,地名倉園基前新開溝道直至東營抵潑塘,計一十里。修理道路抵獨勝墩,計一十五里,闊一丈五尺。洪武十年,自狠毒塘東牙新開溝道,直至柳溝,計五里。修理道路,闊一丈五尺,南至八里州,北至皇墩廟抵筑臺,計四十里。
洪武十一年(1378),升授武節(jié)將軍世襲誥命一道,管軍正千戶。本年十月,督軍于地名烏龜子宅新建圩塍,計一千二十丈。洪武十二年,修理本屯各處溝渠。
洪武十四年(1381),令男石鏡替職,致仕。男鏡二月十一日到任,仍授本所正千戶。
洪武十五年(1382)二月,欽差良前往云南烏撒監(jiān)修驛路,至洪武十六年四月十五日回還復命。欽蒙賞鈔一百五十貫,綠綾絲緞子一匹。良回任所。有男石鏡于本年四月內,欽依管領年幼軍人赴京操練,就調府軍左衛(wèi)管軍正千戶。當年六月內欽授武德將軍,世襲誥命一道,管軍正千戶。當年十月十七日,有男石鏡為良年老,同侍衛(wèi)指揮趙琮等官,啟準本衛(wèi)指揮僉事徐質,具本復啟聞,良敬依還鄉(xiāng)。洪武十七年四月內,調男石鏡河南都司飛虎衛(wèi)正千戶,當年五月內取回。復調云南臨安衛(wèi),行至四川重慶府瀘州,至洪武十八年(1385)正月初一夜,被同行吳百戶等謀殺,初二日身故。竊緣有孫石保安,年方九歲,幼小又兼患病,不時舉發(fā),難以操練。良思無報效,今將嫡次男石鉞見年三十一歲,前來操練襲職。良于洪武十九年十一月初一日具本于奉天門早朝奏奉。
圣旨:準爾的文書,附科欽此,所供中間并無詐冒,亦不系乞養(yǎng)異姓,系是嫡親男,如虛甘當誑官,重罪不辭,執(zhí)結是實。
洪武十九年(1386)十一月初二日
石良這篇《兵部供襲職文狀》,印證了上文的
“辛丑年(1361年)九月內大軍攻取九江,前赴九江歸附交納,就蒙委令守宿松!
順著石良的這篇文狀,我們來逐一了解石良當年馳騁沙場的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故事。
第一場戰(zhàn)斗發(fā)生1362年。這年正月,人們還沉浸在新年里的歡樂里,石良接到總兵官丞相徐達的軍令,要他帶領部隊上戰(zhàn)場。由此可見,這時石良領導的不再是保衛(wèi)家園的宿松團練,而是國家正規(guī)軍;他自然也不是地方頭領,而是朱元璋手下將領。軍令如山倒。石良立即領兵從宿松的小隘嶺(今宿松北浴界嶺)出發(fā),很快順利打通湖北蘄春、黃梅的道路,并且一鼓作氣,直抵湖北陽新、羅田,然后夾攻湖廣。這一仗從冰天雪地的正月打到春暖花開的陽春三月,戰(zhàn)爭之殘酷可見一斑。三個月后石良凱旋而歸,仍然帶領部隊回到宿松。
這年的六月二十九日,有陳友諒手下的(偽官)姚平章、史副樞、趙副樞、賈僉院等將,引兵來攻打宿松城寨。他們來勢洶洶,殺氣騰騰,可謂來者不善。石良沉著應戰(zhàn),利用地形熟悉的有利條件,與敵人擺龍門陣,誘敵深入,然后關門打狗。到七月初四日,敵人終于知難而退,石良乘勝追擊,殺退敵軍,仍然據(jù)守宿松。陳友諒三位將領領兵攻打宿松,可見人馬眾多,石良獨擋一方,以一敵三,殺退敵軍,其軍事才能可見一斑。為此他得到朱元璋的重賞。這年十一月初十日,朱元璋蒙差湯宣使賚賞“柳黃緞子一定,金頂帽一個,朝靴一雙”,并且得到“欽蒙除授統(tǒng)兵元帥”,的將印一顆,石良真正擁有調兵遣將的權利了。這一年石良43歲,十一月十三日離開宿松到任,到朱元璋帳下聽令。
癸卯年(1363)二月內,有左平章許副樞咬牙、李元帥等引軍馬前來侵犯宿松附近的桐城等處,擄掠人民。石良奉安慶守御官命調起本部軍馬,殺退敵人,并且一鼓作氣,乘勝追擊把敵人跟趕至桐城舒城邊界的北峽關南,將敵人占領地面全部收回;接著軍馬又攻破李元帥鷂兒尖寨。當月二十日回營。這里必須說明,左平章是從一品的官銜,一般由蒙古人擔任,有可能是元朝軍隊。蒙古軍隊驍勇善戰(zhàn),然而石良不僅能把它殺退,而且把敵人趕至北峽關南,全部收復失地,石良常勝將軍也!
這年十月,石良奉命引本部軍馬攻取湖廣。石良帶領他的侄子石鐸(胞兄仁七的次子,后來以武功授平山百戶)同本部下頭目張民萬戶,管領軍馬,與同畢院判在營聽征教畢。石良赴京住坐參侍。
甲辰年(1364)三月,安慶守御官何叁政調撥石良本部軍馬。石良命令他的侄子石鐸(胞兄仁七次子,后以武功授平山百戶,)、石良大兒子石鏡(后來襲職)跟同,克取安徽舒城和廬州,接應壽縣中南部的安豐。
克取安徽舒城和廬州的戰(zhàn)斗,被朱元璋稱之為“同安、舒城之捷” , 特別強調“報國之心尤為可紀” 。由此可見,這場戰(zhàn)斗打得特別漂亮,在皇帝心中留下深刻印象,5年后朱元璋記憶猶新。
這年十月,朝廷調他的本部軍馬攻取湖廣,敬奉令旨,“著侄男石鐸同本部下頭目張民萬戶,管領軍馬,與同畢院判在營聽征教畢。”而他自己則赴京“住坐參侍” ,來到皇帝身邊!白∽ ,是駐守;駐扎之意;“參侍”,什么官職?不詳。可能是在南京朱元璋手下做一個高級軍事參謀之類吧。
再后來,丙午年(1366),石良參隨馮都督克復湖州舊館,征進蘇州,回京參侍。
洪武二年(1369)二月內,欽授武德將軍流官誥命一道,管軍正千戶。至今,宿松那道家喻戶曉的誥敕碑,就是朱元璋親自寫的。后文詳細敘述。
當年三月,石良調撥本部軍馬跟同指揮畢營守御河南衛(wèi),石良在京參侍。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笔嫉能姽κ撬坏兑粯尨虺鰜淼摹
(2013.9.23)(草稿)(待續(xù))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138

帖子

875

積分

大學生

Rank: 10Rank: 10

8#
發(fā)表于 2013-9-25 23:01:27|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15_664:}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未認證房介
9#
發(fā)表于 2013-9-26 08:59:06|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15_665:}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10#
發(fā)表于 2013-9-26 09:57:04|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fā)表回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opyright © 2001-2015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模板設計:仁天際網(wǎng)絡
Powered by Discuz! X3.4  ICP備案號: 皖ICP備14013304號-1  
聯(lián)系客服 關注微信 下載APP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