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ipushui 于 2013-9-26 14:24 編輯
五、馳騁沙場 《石氏族譜》有一篇重要文獻《兵部供襲職文狀》,這是石良向上司申報的文書,大約相當于今天公務員的述職報告,全文如下: 供狀人石良,年七十五歲,系安慶府宿松縣人。 自辛丑年(1361年)九月內大軍攻取九江,十月內親賚([lài]賜予,給予)原掌印信,授到文憑并本部下各頭目印信文憑,前赴九江歸附交納,就蒙委令守宿松。 壬寅年(1362)正月,蒙總兵官徐丞相調撥,領兵開通蘄黃道路,直抵陽羅,夾攻湖廣。三月回軍。六月二十九日,有偽官姚平章、史副樞、趙副樞、賈僉院等將,引兵馬到來攻打本管城寨。七月初四日戰(zhàn)敵殺退,仍守地方。十一月初十日,蒙差湯宣使賚賞柳黃緞子一定,金頂帽一個,朝靴一雙,欽蒙除授統(tǒng)兵元帥,降印一顆,于十一月十三日到任。 癸卯年(1363)二月內,有左平章許副樞咬牙、李元帥等引軍馬前來侵犯桐城等處,擄掠人民。蒙安慶守御官起本部軍馬,一同殺退,跟趕至北峽關南,將地面收回;軍馬就彼攻破李元帥鷂兒尖寨。當月二十日回營。十月內,蒙調將引本部軍馬攻取湖廣,敬奉令旨,著侄男石鐸同本部下頭目張民萬戶,管領軍馬,與同畢院判在營聽征教畢。石良赴京住坐參侍。 甲辰年(1364)三月內,蒙安慶守御官何叁政調撥本部軍馬,仍令侄男石鐸、男石鏡跟同,克取舒城、廬州,接應安豐。五月十五,良受令旨英武衛(wèi)管軍正千戶。良賚原統(tǒng)兵元帥銅印一顆,前赴大都督府交納,六月初三日到任。 丙午年(1366),參隨馮都督克復湖州舊館,征進蘇州,回京參侍。 洪武二年(1369)二月內,欽授武德將軍流官誥命一道,管軍正千戶。當年三月內,調撥本部軍馬跟同指揮畢營守御河南衛(wèi),良在京參侍。至洪武四年正月內,調鳳陽洪塘湖千戶所正千戶,二月初四創(chuàng)設衙門到任,管軍屯種。 洪武六年(1373)十月內,督令旗軍開通舊有洪溝,闊六丈,深五尺,上至禹山湖,下至赤龍澗,計一十五里。 洪武七年(1374),新造洪塘湖堤,南至白消園狠毒塘,北至朱家莊,計一十五里。當年十月內,新開南北二處溝道,闊二丈,各計一十五里,引水澆灌禾苗。洪武八年,挑筑上潑塘,計長三百丈;下潑塘,計長三百丈。就修大路,南至扶橋,北至園子里,計長四十里。洪武九年,地名倉園基前新開溝道直至東營抵潑塘,計一十里。修理道路抵獨勝墩,計一十五里,闊一丈五尺。洪武十年,自狠毒塘東牙新開溝道,直至柳溝,計五里。修理道路,闊一丈五尺,南至八里州,北至皇墩廟抵筑臺,計四十里。 洪武十一年(1378),升授武節(jié)將軍世襲誥命一道,管軍正千戶。本年十月,督軍于地名烏龜子宅新建圩塍,計一千二十丈。洪武十二年,修理本屯各處溝渠。 洪武十四年(1381),令男石鏡替職,致仕。男鏡二月十一日到任,仍授本所正千戶。 洪武十五年(1382)二月,欽差良前往云南烏撒監(jiān)修驛路,至洪武十六年四月十五日回還復命。欽蒙賞鈔一百五十貫,綠綾絲緞子一匹。良回任所。有男石鏡于本年四月內,欽依管領年幼軍人赴京操練,就調府軍左衛(wèi)管軍正千戶。當年六月內欽授武德將軍,世襲誥命一道,管軍正千戶。當年十月十七日,有男石鏡為良年老,同侍衛(wèi)指揮趙琮等官,啟準本衛(wèi)指揮僉事徐質,具本復啟聞,良敬依還鄉(xiāng)。洪武十七年四月內,調男石鏡河南都司飛虎衛(wèi)正千戶,當年五月內取回。復調云南臨安衛(wèi),行至四川重慶府瀘州,至洪武十八年(1385)正月初一夜,被同行吳百戶等謀殺,初二日身故。竊緣有孫石保安,年方九歲,幼小又兼患病,不時舉發(fā),難以操練。良思無報效,今將嫡次男石鉞見年三十一歲,前來操練襲職。良于洪武十九年十一月初一日具本于奉天門早朝奏奉。 圣旨:準爾的文書,附科欽此,所供中間并無詐冒,亦不系乞養(yǎng)異姓,系是嫡親男,如虛甘當誑官,重罪不辭,執(zhí)結是實。 洪武十九年(1386)十一月初二日 石良這篇《兵部供襲職文狀》,印證了上文的 “辛丑年(1361年)九月內大軍攻取九江,前赴九江歸附交納,就蒙委令守宿松! 順著石良的這篇文狀,我們來逐一了解石良當年馳騁沙場的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故事。 第一場戰(zhàn)斗發(fā)生1362年。這年正月,人們還沉浸在新年里的歡樂里,石良接到總兵官丞相徐達的軍令,要他帶領部隊上戰(zhàn)場。由此可見,這時石良領導的不再是保衛(wèi)家園的宿松團練,而是國家正規(guī)軍;他自然也不是地方頭領,而是朱元璋手下將領。軍令如山倒。石良立即領兵從宿松的小隘嶺(今宿松北浴界嶺)出發(fā),很快順利打通湖北蘄春、黃梅的道路,并且一鼓作氣,直抵湖北陽新、羅田,然后夾攻湖廣。這一仗從冰天雪地的正月打到春暖花開的陽春三月,戰(zhàn)爭之殘酷可見一斑。三個月后石良凱旋而歸,仍然帶領部隊回到宿松。 這年的六月二十九日,有陳友諒手下的(偽官)姚平章、史副樞、趙副樞、賈僉院等將,引兵來攻打宿松城寨。他們來勢洶洶,殺氣騰騰,可謂來者不善。石良沉著應戰(zhàn),利用地形熟悉的有利條件,與敵人擺龍門陣,誘敵深入,然后關門打狗。到七月初四日,敵人終于知難而退,石良乘勝追擊,殺退敵軍,仍然據(jù)守宿松。陳友諒三位將領領兵攻打宿松,可見人馬眾多,石良獨擋一方,以一敵三,殺退敵軍,其軍事才能可見一斑。為此他得到朱元璋的重賞。這年十一月初十日,朱元璋蒙差湯宣使賚賞“柳黃緞子一定,金頂帽一個,朝靴一雙”,并且得到“欽蒙除授統(tǒng)兵元帥”,的將印一顆,石良真正擁有調兵遣將的權利了。這一年石良43歲,十一月十三日離開宿松到任,到朱元璋帳下聽令。 癸卯年(1363)二月內,有左平章許副樞咬牙、李元帥等引軍馬前來侵犯宿松附近的桐城等處,擄掠人民。石良奉安慶守御官命調起本部軍馬,殺退敵人,并且一鼓作氣,乘勝追擊把敵人跟趕至桐城舒城邊界的北峽關南,將敵人占領地面全部收回;接著軍馬又攻破李元帥鷂兒尖寨。當月二十日回營。這里必須說明,左平章是從一品的官銜,一般由蒙古人擔任,有可能是元朝軍隊。蒙古軍隊驍勇善戰(zhàn),然而石良不僅能把它殺退,而且把敵人趕至北峽關南,全部收復失地,石良常勝將軍也! 這年十月,石良奉命引本部軍馬攻取湖廣。石良帶領他的侄子石鐸(胞兄仁七的次子,后來以武功授平山百戶)同本部下頭目張民萬戶,管領軍馬,與同畢院判在營聽征教畢。石良赴京住坐參侍。 甲辰年(1364)三月,安慶守御官何叁政調撥石良本部軍馬。石良命令他的侄子石鐸(胞兄仁七次子,后以武功授平山百戶,)、石良大兒子石鏡(后來襲職)跟同,克取安徽舒城和廬州,接應壽縣中南部的安豐。 克取安徽舒城和廬州的戰(zhàn)斗,被朱元璋稱之為“同安、舒城之捷” , 特別強調“報國之心尤為可紀” 。由此可見,這場戰(zhàn)斗打得特別漂亮,在皇帝心中留下深刻印象,5年后朱元璋記憶猶新。 這年十月,朝廷調他的本部軍馬攻取湖廣,敬奉令旨,“著侄男石鐸同本部下頭目張民萬戶,管領軍馬,與同畢院判在營聽征教畢。”而他自己則赴京“住坐參侍” ,來到皇帝身邊!白∽ ,是駐守;駐扎之意;“參侍”,是什么官職?不詳。可能是在南京朱元璋手下做一個高級軍事參謀之類吧。 再后來,丙午年(1366),石良參隨馮都督克復湖州舊館,征進蘇州,回京參侍。 洪武二年(1369)二月內,欽授武德將軍流官誥命一道,管軍正千戶。至今,宿松那道家喻戶曉的誥敕碑,就是朱元璋親自寫的。后文詳細敘述。 當年三月,石良調撥本部軍馬跟同指揮畢營守御河南衛(wèi),石良在京參侍。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笔嫉能姽κ撬坏兑粯尨虺鰜淼摹 (2013.9.23)(草稿)(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