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久久,国产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人妻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涩涩视频

查看: 7495|回復(fù): 9

4、宿松石姓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fēng)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1#
發(fā)表于 2013-7-21 11:47:19|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yàn)g覽 |閱讀模式 | 來自安徽
4、宿松石姓(1)
石普水
人類歷史漫長而曲折,人類文明悠久而絢麗,伴隨著自然災(zāi)害、戰(zhàn)爭、開發(fā),我們的祖先從黃河流域輾轉(zhuǎn)大江南北。追隨著先賢的足跡,我的目光停留在河南“淇縣”,那個2700多年前稱為“石”的地方,今天河南省淇縣的東郊,據(jù)說是我們始祖的封地,人們稱呼它為衛(wèi)賢鎮(zhèn)。地圖上它座落在河南省頂端,山東、山西交界的京九大動脈上。2000年去北京,來回的路上我都想望望那神交已久的故鄉(xiāng),憑吊我們那備受世人尊敬的始祖。很可惜經(jīng)過那里時間都是半夜,我都是睡夢中路過故鄉(xiāng)的,——我調(diào)侃是“家”里的床好睡。戰(zhàn)國時期,族人逐漸向邯鄲、滄州、濟(jì)寧、徂徠、寧陽一帶發(fā)展。十七世祖盟南遷河南溫縣。我也凝視過陜西“西安”,那個在西周稱鎬京的地方曾經(jīng)是周武王的都城,“衛(wèi)康叔”就出生在這里;那地方西漢又稱為“長安,”我們引以為豪的先祖“萬石公”曾在此創(chuàng)造了流芳百世的輝煌,太史公司馬遷曾為之大書特書。
我還在家譜中看到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石守信——那是我們的47世祖,“陳橋兵變”助太祖奪得趙氏天下,“杯酒釋兵權(quán)”功成身退,資料介紹:石守信(928~984)北宋將領(lǐng)?x(今河南開封)人。五代后周時累官至殿前都指揮使、義成軍節(jié)度使,與趙匡胤結(jié)為義社兄弟。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回師開封時,他開右掖門接應(yīng),幫助奪取后周政權(quán)。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后,他被任命為侍衛(wèi)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改歸德軍節(jié)度使。不久,率軍平定后周節(jié)度使李筠、李重進(jìn)的叛亂,以功加同平章事,升任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成為典領(lǐng)中央禁軍的主要將領(lǐng)。建隆二年(961)七月,宋太祖采納趙普的建議,為避免重演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事件,解除石守信和高懷德、王審琦等人的兵權(quán)。石守信改授天平軍節(jié)度使出鎮(zhèn)鄆州(今山東東平),所受賞賜甚厚。開寶五年(972),其子石保吉娶宋太祖第二女延慶公主。太平興國二年(977)拜中書令,行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東)尹,充西京留守。四年,隨宋太宗趙炅北征遼朝,督前軍失律,責(zé)授崇信節(jié)度使,旋又進(jìn)封衛(wèi)國公,七年徙鎮(zhèn)陳州。石守信歷任節(jié)鎮(zhèn),太平興國九年死。
家譜告訴我們宿松49世祖中吉公宋真宗朝任任繞州左使,娶樂平董氏,留居石村,始居樂平,為“繞州始祖”。
54世逢時公,字昌國,生于宋徽宗大觀丁亥正月十五日子時。贅靜里穆氏,仕至大理評事。穆絕,公承其業(yè),嘗種菱一池,因改其地曰菱田。今為菱田始祖。子四:千一、千二、千三、千四。邑人徐炳有篇《菱田記》“樂平距城七里許,曰穆家山,邑民穆氏居之。東有雙溪水繞,南有五嶺山迴,西隅六秀水顧,北極菱坡伏地。穆氏之基有官大使者字茂榮,有池一區(qū),常種白菱。公無子,贅芑田石逢時為婿。乃歲紹興丙寅秋七月,逢時生子名璲,一夕,其池之菱忽化白為紫。當(dāng)時人皆以為山川氣化所鐘,而莫知其為穆氏后興之地乎,抑莫知其為石氏子孫有生之祥乎?其后,穆氏寖衰,石氏寖盛,穆廢,石承業(yè)。因易芑①田之名曰菱田。是故石氏以菱田名者,所以記其異也。以異記其里名者,所以見石氏之興,實(shí)有得于山川秀靈之運(yùn)也!绷馓,即今江西省樂平縣菱田鄉(xiāng)。
58世是石氏大分化時代,譜載萬一公石興宗,字克承,1250年由太湖來到宿松荊橋,為“宿松始祖”。他的胞弟萬二公到黃梅,萬三公到桐城,堂弟云一公到太湖,云二公、云三公到潛山,六兄弟成為五縣始祖,至今繁衍生息。
我們家中老人口口相傳:宿松人大都來自“江西瓦屑壩”!巴咝級巍痹谀睦锬兀坷弦惠厒冋f不出所以然,只說是“用瓦屑作壩”權(quán)作個記號而已。復(fù)旦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葛劍雄(桐城人)發(fā)表一篇文章《江西何來瓦屑壩?》這位著名教授考證:“瓦屑壩”都說是在今天的江西波陽縣,這里原來是宋末元初鄱陽湖邊一個大碼頭轉(zhuǎn)運(yùn)站,南來北往的人匯集于此,又匆匆往各地開發(fā)經(jīng)商謀生。在兵荒馬亂的年月以訛傳訛,所以這大碼頭就成了移民的“瓦屑壩”了。但從《石氏族譜》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張遷徙圖:
河南淇縣朝歌鎮(zhèn)——陜西西安市——河南開封市——江西繞州——江西樂平菱田——宿松。
太多的疑惑存留心中。什么時候到河南淇縣、溫縣、開封——陜西西安——江西繞州、菱田走走,到黃梅、桐城、潛山、太湖看看?行萬里路,讀無字書,緬懷先祖業(yè)績,重溫偉人輝煌,填補(bǔ)家譜的遺漏,感受“詩歌圣德、傳載純臣”“八公門第、萬石家聲”的豪情呢?
(2)
“我族自萬一公由江右樂平菱田遷松迄今六百余年,歷二十六世,人丁越萬二千”、“吾族之譜始修于明洪武丙寅(即1386年),重修于明天順丁丑(即1457年)”——這是石氏族譜十二修譜序中的話,作者是上浣清副貢京師法律學(xué)堂畢業(yè)京師高等檢察廳檢察官21代裔孫乘鑄,從中我們可以看到:
——宿松石姓是從江西樂平菱田遷來;
——宿松石姓姓祖為萬一公石興宗;
——宿松石姓從1250年遷移到宿松至1945年已七百來年,至“善”字輩已26代,12000男;
——宿松石姓1386年始修宗譜,1457年二修,1945年十二修(中華民國34年歲丁酉仲夏)。
這位“秉”字輩的大知識分子在譜序中寫道:
“史載人才之升降,人物之臧否,寓褒貶,別善惡,所以示人以勸懲。譜載人之生偶、卒葬,聘配、適盟,仕官、功名,所以別尊卑,分昭穆,明親疏遠(yuǎn)邇之別,序長幼上下之殊。家乘詳而國史略,故家乘與國史相表里也。不有家乘,家族人丁散漫無稽,生人身歷不知祖宗之邱墓,不知代遠(yuǎn)年湮殊難尋溯,是譜之修非踵事也,乃必要也!
該翁用極筒潔的語言概括了修譜的意義和作用。譜記載人出生年月日時辰、配偶、死年月日時辰、墓葬地點(diǎn)方位,女兒嫁往何人,做了什么官職,有什么學(xué)位職稱。譜可以看出人的身份和地位,彼此之間親疏輩份大小,并且可以作為國家史志的補(bǔ)充。如果沒有家譜,家族的人就是一盤散沙,無稽可考,不知道老祖宗的墳?zāi),年代遠(yuǎn)久了更無法查找乃至湮沒了。
宿松始祖石興宗,字克承,宋理宗淳佑庚戌(1250年)春渡淮至太湖,卜居棠梨畈。時安撫張公聞公英勇且賢辟為都統(tǒng)轄(事跡載府志邑志太湖名宦志)。后因與張公議論不合,遂解兵權(quán)隱居宿松山,建棠梨宮宮振英祠。公生于宋寧宗嘉定癸未(1213年),卒于元成祖大德壬寅(1302年),葬九沖堘 ,地形飛天蜈蚣,申山寅向(今涼亭鎮(zhèn)九重城村大石門),娶朱氏葬同夫穴。子一真一,女一適歐陽將士!度f一公傳》“石興宗,字克承,有文武材器。淳佑間,仗策渡淮,奉張睢陽像至棠梨畈,建宮祀之。時宋將人元端宗,景炎二年四月淮人張德英與為安撫使與劉源等起兵,興復(fù)立寨太湖司空山,聞宗英勇且賢,表為都統(tǒng)轄。”(見道光八年宿松縣志)。后因與張公議論不合,遂解兵權(quán)隱居宿松,建棠梨宮宮振英祠。卒年八十,睢陽降神擇地,葬于九沖堘后,疾禱者輒瘳,人莫神明之。(傳載府志,邑志忠節(jié)。太湖志名宦。))
宿松始祖一子一女,用現(xiàn)在的話說他是計(jì)劃生育的模范!墩  一  公  傳》“公為萬一公子,諱應(yīng)祥,號南山。博學(xué)多聞,隱德不仕。嘗與黃氏訟至東平,禱神有感,益施其地以祀神。居宿松之荊橋,生九子二女。諸子皆卓異俊茂,經(jīng)文緯武,挺然際昌期而出,長發(fā)之祥,由此致矣!
或許“飛天蜈蚣”真是塊寶地,二世祖真一公諱應(yīng)祥,號南山居士的宿松二世祖,譜稱“博學(xué)多聞隱居不仕”,葬金橋楊莊門首老樹巒,地形架上金盤。配祝氏,葬下倉埠斷頭,地形飛雁投湖,午山子向。真一公九個兒子兩個女,二十五個孫子。自他老人家起宿松石氏興旺發(fā)達(dá)成為宿松第三大姓。1945年十二修宗譜“人丁越萬二”,這次十四修總?cè)藬?shù)超過3萬。二世祖九個兒子,譜載:
仁一公:(1)真一長子,諱子大,字均正。居懷遠(yuǎn)。妣項(xiàng)氏。子一:鐘。孫凝,徙居懷遠(yuǎn)(懷遠(yuǎn)世系)。
仁三公:(2)真一次子,諱子華,字均實(shí)。居下倉埠。生卒缺,葬殷家山坐陳家?guī)X,寅申向,有碑。妣歐陽氏,生卒缺,葬同夫穴。子三:鎮(zhèn)、鉅、銅。女四:長適江青,次適梁絢,三適高宅,幼適楊淑。(長安湖世系)。
仁五公:(3)真一三子,諱子民,字均惠。妣楊氏。子三:鎧、鉉、鏜。居?xùn)|昌(今山東聊城)(東昌世系)。
仁六公:(4)真一四子,諱子章,字均文,號夢齋。妣陳氏。子八:銑、锪、銀、鋼、錠、鐵、钚、钷。居?xùn)|昌(今山東聊城)(東昌世系)。
仁七公:(5)真一五子,諱子祥,字均瑞。妣胡氏。子二:鑒、鐸。居平山。孫鐸,任武職于平山衛(wèi),居平山(今河北平山)(平山世系)。
仁八公:(6)真一六子,諱子良,字均達(dá),號松顏。居豆溪。從明太祖累功,授統(tǒng)兵元帥,敕封武德將軍,后升授武節(jié)將軍,世襲管軍正千戶。仕跡載通志、郡志、邑志武胄傳。誥敕并入邑志,祔祀邑振英祠,春秋與祭。生于元仁宗延祐己未二月十七日辰時,卒于明太祖洪武甲戌四月二十九日亥時,葬豆溪大屋西,壬丙向,有誥敕碑。妣周氏,生卒缺,葬荊橋安峰山下大路東,向南,有圍。女一,適太湖陳文二。繼妣何氏,生于元順帝至元庚辰二月,卒于明太祖洪武壬申,葬月山殷家山白虎嘴仁三公墓右,寅山申向,有碑。子三:鏡、鉞、鏻。女一,適李文彥。繼妣李氏,生于元順帝至元庚辰二月十七日亥時,卒于明成祖永樂丁亥十二月十八日巳時,葬雜湖嘴石頭坡對大賽湖,寅山申向,有碑。子一:锜。(西街世系)
仁九公:(7)真一七子,諱子忠,字均臣。
仁十公:(8)真一八子,諱子賢,字均勝。配傅氏。子四:錦、銳、镕、銖。居宏農(nóng)(今河南靈寶)(宏農(nóng)世系)。
仁十一公:(9)真一幼子,諱子善,字均美。妣許氏。女一,適陳松庵
二世祖是福星,他不僅多子多孫,更重要的是生下了一個鼎鼎大名的“田園宰相”石良。
(3)
我曾經(jīng)應(yīng)“天下石姓論壇”壇主之邀以“宿松石姓”的網(wǎng)名在該論壇注冊,僅僅只是以宿松一個姓石人的身份出現(xiàn)在論壇上而已,但沒想到不久竟有人建議“不以地名注冊”。后來我才知道,提建議者也是宿松姓石的,只是他與我“同姓不同修”——即沒有同修族譜。我的派名是“秉經(jīng)宣雅”, 而他的派名是“經(jīng)書育秀賢”,這就是人們所謂的“九李十三張”。我以“宿松石姓”稱呼他便感覺不自在,好象我代表宿松姓石的而貶低他似的。
今年春節(jié)有一石姓同宗發(fā)短信問我“宰相賜姓”是不是真的?其實(shí)這是無稽之談,是我們這一支奚落另一支。我們的宰相只是“田園宰相”,其官僅“武德將軍英武衛(wèi)管軍正千戶,充任指揮,鎮(zhèn)守亳州,武節(jié)將軍、統(tǒng)兵元帥、世襲管軍正千戶”而已,并未顯赫到“賜姓”地位。
宿松石姓一共三支,民間流傳“衙戶石”、“捏戶石”、“爵戶石”三類稱呼。我們這支來自江西樂平——稱“菱田世系”,因明代有“田園宰相”石良,“宰相碑”、“宰相墳”、“宰相屋”,清代有舉人29人,進(jìn)士9人,占宿松全縣進(jìn)士的1/4;且石葆元、石廣均、石長佑是宿松赫赫有名人人仰慕的“祖孫三進(jìn)士”,便自稱為“衙戶石”—— 即做官的一支門戶。
至于另外兩支“捏戶石”、“爵戶石”,也說成“捏壺石”、“大腳石”則明顯帶有歧視性。
為什么有這種說法呢?
在封建社會里,宗族觀念很有市場,認(rèn)為出身名門望族是一種榮耀,這種意識根深蒂固。同姓即使同住一個村莊,只談鄰里關(guān)系,不敘宗情,相互來歷甚至諱莫如深。各自祖堂雖都高懸匾額《六順堂》,但楹聯(lián)有異:“五經(jīng)世家,萬石家聲”;“忠純綿世澤,孝謹(jǐn)著家聲”;“東國五經(jīng)世第,西江萬石家聲”!灀P(yáng)的都是共同始祖碏公之忠純,萬石君奮公孝謹(jǐn)之家風(fēng),但骨子里都自詡本支為正宗嫡系,視其他同宗為庶出,甚至謂之攀龍附鳳,冒認(rèn)官親。
其實(shí),三支石姓是不同始祖在不同時間從不同地點(diǎn)遷徙到宿松的。
我們這支系宋1250年從江西樂平菱田遷至太湖棠梨畈,1277年再遷宿松荊橋,始祖萬一公石興宗,謂之“菱田世系”;另一支則是明初(1369)從江西浮梁遷至宿松黃金咀,始祖妙四公,成化九年(1473年)首修族譜,謂之“浮梁世系”;還有一支則是明初(約1371)從江西都昌縣白水(今清化鄉(xiāng))遷至宿松馬家坂,始祖仲盈公乾隆二十年(1755年)首修族譜,謂之“白水世系”。(還有一支太湖石姓始祖云一公名鑒,字在友,1850前后遷松高嶺鄉(xiāng),現(xiàn)有160人。)
1990年菱田世系十三修宗譜決議與浮梁世系“合族公修”。原來我們五十二世祖昉四公有六子,即仁、義、禮、智、信、德,分居石村、后田、新田、浮梁、邠州。我們這支瑊義公原居石村,其子逢時公遷居菱田,58世興宗公遷宿松;而瑊信公始居浮梁,至59世妙四公遷宿松黃金咀!板氤咛煅摹,幾百年老死不相往來。該決議確認(rèn)妙四公為萬一公族侄,謹(jǐn)遵敬宗收族之家風(fēng),統(tǒng)一萬一公字派,確定妙四公一族為“黃金股”。兩支并為一支。代表有和生、智珠、南海、學(xué)元等。這是一種雙贏的舉措。
(2009.9.6)(4866字)(2013.7.21)
附: 宿松石姓名人
宿松石姓之顯達(dá)者如始祖石興宗,任南宋都總轄。二世祖應(yīng)祥,博學(xué)多聞隱居不仕。
最顯赫的當(dāng)然是“田園宰相”。明統(tǒng)兵元帥,敕封武德將軍、武節(jié)將軍、世襲管軍正千戶的石良,字均達(dá),號松顏。
鉞祖義十五(自石良起按仁義禮智信排輩份,即后來的派名),“素廩剛烈,倜儻仗義,正直清廉”。
國信公襲毫州衛(wèi)指揮,升指揮同知,掌印務(wù),封懷遠(yuǎn)將軍。
石廩字邦鎮(zhèn),贛州安遠(yuǎn)令,四修家譜,載通志府志邑志事跡。
載素公諱尚貞,幼聰穎,好學(xué)不倦,選除膠州判署,高密(山東高密縣)免石且田稅,擢蒼梧令,后擢膠州牧。事載通府邑志,是個很有名氣的縣長。
玉修公諱詵,舍身救父英勇不屈,“乾隆九年以孝子旌祀邑忠義孝弟祠”,用現(xiàn)在的話說是位受表彰嘉獎的全國模范。事跡載通府邑志孝友篇。
繡夫公諱汝瑩,明萬歷年間以貢生授湖廣沔陽州牧。
南湖公諱序,貢生河南洛陽丞升江西分宜知縣。
芝麓公諱飛熊,字渭占舉人覺羅教習(xí),知縣,后有功,加四品頂帶直隸知州,擢廣平府知府,誥授朝議大夫。
贊皇公是一位勤學(xué)文人!疤竦蜒,惟苦攻書,日不窺園”,考中翰閣學(xué),誥敕撰文中書舍人,尋掌典籍事。文辭暢達(dá),翰墨整妍。
靜齋公石山,浙江嘉興嵊縣知縣,升福建漳州府通判兼署本府同知,七修家譜。
難能可貴的是有兩篇大手筆名傳。一篇是兩廣總制大名鼎鼎的林則徐寫的《敬齋先生傳》,另一篇是“古今第一完人中外第一才子”武英殿大學(xué)士、世襲一等候爵曾國藩寫的《榘先生傳》。
家譜載為官者如下:
石鏡,明正千戶,調(diào)臨安衛(wèi),授武德將軍;
石璽,明指揮,升河南參將,授驃騎將軍,亳州衛(wèi)指揮僉事,升指揮同知,封懷遠(yuǎn)將軍;
石堅(jiān),明河南衛(wèi)署指揮史,升指揮同知;
石廩,明江西贛州安遠(yuǎn)知縣;
石尚貞,明廣西蒼梧縣知縣,“蒼梧令”,升山東膠州州牧;
石汝瑩,湖廣沔陽州牧;
石序,江西分宜知縣,升授吉府典寶正;
石飛熊,清乾隆舉人,廣平知府;
石云龍,字電華,乾隆貢生,癸酉舉人,考授內(nèi)閣中書;
石綸,字偉昭,號愚泉,嘉慶進(jìn)士,吏部驗(yàn)對司郎中
石貳金,字淮清,號鏡湖,貽贈朝議大夫;
石礪金,字麗濱,廣廩貢生,候補(bǔ)刑部郎中;
石希周,字品蓮,號稼卿,以軍功加六品銜,授六安休寧訓(xùn)導(dǎo);
石鳳池,工部員外郎,晉封中完大夫;
石沅,庠生,花翎運(yùn)同銜,奉天補(bǔ)用同知;
石長佑,光緒舉人,乙未進(jìn)士,任隴泉加花翎,直隸知州;
石長仁,縣試第一入邑庠,精青蠢術(shù),
石壽齡,宣統(tǒng)授池州府訓(xùn)導(dǎo),任候補(bǔ)知縣花翎同知銜四品;
石壽春,光緒舉人,以教習(xí)知縣分發(fā)湖北,歷委要差充江夏讞員;
石壽祺,同治進(jìn)士,江西安福廣豐南豐宜黃知縣;
石思哲,浙江秀水令;
石述,奉直大夫翰林院編修加三級,同弟侄捐松滋書院;
石長信,光緒進(jìn)士,浙江道湖南監(jiān)察御史都察院給事中;
石鼎,嘉慶進(jìn)土,福建寧化武平長樂光澤同安五縣知縣,升廈門同知;
石毓瓚,貢生,翰林院中書舍人掌典籍事;
石山,福建漳州府通判兼署本府同知,浙江嘉興嵊縣知縣;
石葆元,進(jìn)士,武英殿翰林院編修;詩文集六卷,書法九冊;
石廣均,進(jìn)士,兵部主事;
石繩竿,舉人,侯補(bǔ)內(nèi)閣中書;
石鏡潢,進(jìn)士,工部員外郎,云南道御史;
石兆嵩,字德峻,著《經(jīng)學(xué)會纂》《河道樂律》《禮制考》《紫荊山房初稿》《涇江風(fēng)俗謠》《病中吟草》;
石光暹,進(jìn)士,欽點(diǎn)吏部考功司主事,兼驗(yàn)封行走加四級。著有《熙軒詩文集》;
石光宿,貢生,著《洞樵詩草》;
石希恕,貢生,著《周易本義》
石頌功,三齡就師授業(yè),八歲通五傳,兩修府志,繼修家譜,著《小孤山志》《云亭文集》《采山閣詩集》《樾蒼園集》。
值得一提的是宿松全縣史載進(jìn)士共40人,我們石姓就有10人,且有石葆元、石廣均、石長佑“祖孫三進(jìn)士”,成為宿松一道耀眼的明星,眾多學(xué)子之楷模?上凹纫姽湃耍鬅o來者!
另據(jù)清朝進(jìn)士榜及家譜記載,宿松萬元墩石氏除“祖孫三進(jìn)士”外,還有“叔侄二進(jìn)士”,即石長信、石光暹二進(jìn)士。石長信,光緒乙未科(1895年)三甲第25名進(jìn)士,為石長仁之胞弟,石光暹之胞叔,清末(1910年)曾上《鐵路干線國有折》(見《中國大事記》第八卷第四號)。石光暹,光緒戊戌科(1898年)二甲第109名進(jìn)士,為石長仁之長子,石長信之胞侄。石光暹之子石經(jīng)閣為民國時期天長縣縣長、天長縣抗日自衛(wèi)軍司令,與新四軍方毅部合作抗日(見方毅有關(guān)回憶錄)。石長信與族弟石長佑為同榜進(jìn)士。石長佑中光緒乙未科(1895年)三甲第169名進(jìn)士。
這里必須說明,這是我?guī)啄陙砹懔闼樗檎模蝗,也不?zhǔn)確。要真正了解宿松石姓名人,請看《石氏族譜》。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rèn)準(zhǔn)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13

主題

304

帖子

1835

積分

研究生

Rank: 12Rank: 12

沙發(fā)2#
發(fā)表于 2013-7-21 13:29:39|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浙江
{:15_665:}沙發(fā)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rèn)準(zhǔn)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fù)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1

帖子

217

積分

高中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3#
發(fā)表于 2013-7-22 13:33:40|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浙江
{:15_665:}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rèn)準(zhǔn)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fù)

使用道具 舉報

77

主題

714

帖子

4757

積分

新銳精英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4#
發(fā)表于 2013-7-22 19:09:46|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本家,你的帖子建議分幾段,短一點(diǎn),多用幾樓。這樣別人看著不累。{:15_671:}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rèn)準(zhǔn)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fù)

使用道具 舉報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fēng)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5#
發(fā)表于 2015-7-3 14:00:16|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11_255:}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rèn)準(zhǔn)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fù)

使用道具 舉報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fēng)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6#
發(fā)表于 2015-7-3 14:00:28|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rèn)準(zhǔn)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fù)

使用道具 舉報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fēng)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7#
發(fā)表于 2015-7-3 14:00:45|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shjp5297 發(fā)表于 2013-7-22 19:09
本家,你的帖子建議分幾段,短一點(diǎn),多用幾樓。這樣別人看著不累。

{:11_254:}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rèn)準(zhǔn)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fù)

使用道具 舉報

梅新穎 該用戶已被刪除
8#
發(fā)表于 2015-7-5 18:27:16|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西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nèi)容自動屏蔽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rèn)準(zhǔn)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fù)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4

帖子

199

積分

初中生

Rank: 6Rank: 6

9#
發(fā)表于 2015-9-28 10:44:30|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廣東

本家,本人“雅”字輩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rèn)準(zhǔn)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fù)

使用道具 舉報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fēng)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10#
發(fā)表于 2015-9-29 21:18:39|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Lunashi 發(fā)表于 2015-9-28 10:44
本家,本人“雅”字輩

{:15_672:}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rèn)準(zhǔn)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回復(fù)

使用道具 舉報

發(fā)表回復(f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opyright © 2001-2015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模板設(shè)計(jì):仁天際網(wǎng)絡(luò)
Powered by Discuz! X3.4  ICP備案號: 皖I(lǐng)CP備14013304號-1  
聯(lián)系客服 關(guān)注微信 下載APP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