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0000556468126414033935138_s_conew1.jpg (108.33 KB, 下載次數(shù): 3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11-18 09:33 上傳
解放前的宿松農(nóng)村,流行著一種習俗,婚后未育的夫婦或都是育了女兒的夫婦,會抱養(yǎng)一個女孩子,叫等郎媳。“等郎媳”是先有“媳婦”爾后再等生郎。
宿松過去人家抱“等郎媳”多出于兩種情況,一是光生女孩沒生過男孩或根本沒有生過孩子的人家抱等郎媳;二是雖已生過男孩但生一個死一個,生而不育的人家抱等郎媳。舊時有一種說法,說是女孩子潑皮(健康易育)些,還能震攝壓邪,有福份,如能抱得一個小女孩做等郎媳,就可以能等到“郎”,而且可使等到的“郎”潑皮肯長,不帶災星,不會夭折。 舊社會宿松很多窮人孩子多,養(yǎng)不活,就抱一個給別人家做等郎媳。而另一部分人家大多也很貧窮,抱等郎媳一為等“郎”,也為直接解決因貧窮而討不起媳婦的問題。這些等郎媳和童養(yǎng)媳總是吃差的,穿差的,干累的,成了不花錢的童工。有的是十八歲的閨女周歲的“郎”,有的是苦等一輩子都等不到郎。 建國后隨著婚姻法的頌布實施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觀念的轉(zhuǎn)變,這種習俗已消除。 |